有黑客大规模攻击中国网络怎么办?
这种事情并不是不会发生的,当年中美撞机事件后中美两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黑客对抗,一般而言,黑客攻击带有犯罪性质,如果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政治事件,不会出现直接的大规模的对抗的,而每每有政治事件发生,都会伴随有黑客之间的攻击,只是规模不一而已了,而往往国家之间的黑客对抗,政府都是睁一眼闭一只眼,这往往是考虑到国民的民族意识,试想,如果你的国家被别国欺负,你的国民牢骚一下都要被你抓起来你想以后谁还会去爱国?对付大规模的黑客攻击,不可能绝对禁止(除非你把国家之间的光缆物理切割掉),只要我们保住我们主要的机构网站不至于瘫痪就行了,小的网站瘫痪了马上可以恢复不至于损失过大,比如我们可以限制网站的流量,就可以防止洪水攻击
1985年的中国体育5.18惨案是怎么回事?
那是5.19惨案。
1985年5月19日,当时的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最后一场对中国香港,在北京主场的比赛中只要战平就可小组出线。然而,中国队以1比2失利,只列小组第二名,未能进入第二阶段的比赛。一些球迷因为不能接受中国队失利的事实而出现了一些不冷静、不理智的言行,导致酿成轰动一时的“5.19”事件。“5.19”成为中国足球最惨痛的记忆。“阴沟翻船”也逐渐成为中国足球的一个致命缺点。中国球迷对世界杯的热切期望,在这一年再次毁灭。
CS十周年,我们为何纪念
转眼间 cs 已经10岁了
cs是一个传奇
它带给我们一代人数不清的快乐
曾近我们坐在电脑前 手握着ak-47 m16 awp...
一次又一次的在熟悉的地图演绎着炫丽的 搞笑的 感人的 令人激动的。。种种场景
你是否还记得爆头的感觉?
你是否还记得与朋友在浩方上厮杀?
你是否还记得那惊心动魄的战斗 一个人VS N个人的豪情万丈?
你是否还记得从不会用枪的菜鸟到枪枪爆头的高手的经历?
.....
我从小学玩到了现在
可以说是cs陪伴着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想起小学时用b51扫射电脑
初中和朋友加入战队 变成比普通人高一点点的“高手”
再到现在的生疏
这是否说明了cs在逐渐没落?
我虽然不想让它这样 但事实摆在眼前 cs已经在淡出我们的视界..
本文就是怀念cs十年之路
希望能唤起你我心中曾近的激情岁月。
Beta1.0~Beta7.1——传奇的序章
Valve,一个在1998年夏天之前默默无名的游戏开发小组,凭借一款名叫《半条命》的作品在E3游戏展上一鸣惊人,完美的开发水准几乎让最挑剔的批评家都“哑巴”了,更有40多家媒体认为它是“年度最佳游戏”。而且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大获成功后的Valve并没有像他们的竞争对手那样对技术优势采取垄断封锁,而是在网络上公开了《半条命》游戏的源代码!
毫无疑问这在当时是一个无法理解的行为,不过如今看来,每一个CSer都应该感谢这次疯狂的举措,因为后来Valve公司里的两个程序员Jess Cliffe 和 Minh ‘Gooseman’ Le为了打发无聊的闲余时间,利用《半条命》公布的扩展包做了一个多人协同作战射击的MOD游戏,游戏史上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的巅峰之作——CS诞生了。
最初的CS是什么样子的呢?没有悍匪至爱的AK47,没有300块钱一颗的手雷,没有屡屡导演经济局翻盘的沙鹰,没有在线观赛的HLTV,没有队友通过麦克风传来的废话,没有全球枪迷钟情的de_dust2,没有让人厌烦的Steam平台……那它有什么?四张现在早已失传的地图+10种枪械+数不清的游戏BUG,这就是最初人们看到的CS,虽谈不上完美,但却已经有了一个伟大的框架。
从那时起至2000年9月,一年多的时间里Valve小组一边积极采纳玩家的反馈意见,一边加快频率对测试版本进行更新升级,终于在七次重大调整后改出了Beta7.0。此时的CS已经较为成熟了,经过Valve小组分析,决定在9月11日向大众开放并提供下载,这也是CS第一次正面接触全世界玩家,并就此掀开了一个时代的大幕。
一款经典的竞技游戏对细节的要求是极其苛刻的,历经半年的Beta版测试只是最初的打磨过程,正式投放市场,接受全球玩家的检验才是为CS进行精雕细琢的最后工序。
那时候的1.0版本在主体框架上已经比较接近现在的1.6版本,但依然有着很多不同之处,比如威力大到击中头发也能毙命的狙击枪,角色可以在游戏中像袋鼠一样连续跳跃,角色在腾空状态下可以像电影里那样精准爆头。这些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并不合理的游戏设定,在那个没有什么团队战术意识的年代,成倍地放大了一些枪手的个人天赋。
还记得2001年年中1.1版本盛行时,有一段美国CS玩家的视频录像在全球广泛流传,主角在nuke上扛着威力巨大的狙击枪,辅以跳射威力惊人的沙鹰,一路蹦蹦跳跳竟然杀光了对面10名CT!这个美国玩家就是日后名震CS界的Ksharp,尽管后来几年他曾率领3D战队赢得多个世界冠军,但他再也没有重现nuke上的震撼表演。这并非Ksharp的水平下降,而是因为版本的修改削弱了个人能力对战局的影响。
除了Ksharp外还有两个人也在这个特殊时期留下了“神迹”。第一位是一个年龄不足20岁的德国枪手,他就是Johnny R.。当时,Johnny R.在网上发布了dust和aztec两张地图上的比赛录像,电光火石般的反应速度以及致命精准的枪法,极具观赏性,很快他就被Fans封为欧洲第一狙神。另一位则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北欧大汉——Heaton,他就不是狙王了,因为他的成名武器是AK47。独特的点扫结合泼水式射击在那个年代独树一帜,游戏中强悍的风格为他带来了极高的人气,同时他的成功也告诉世界上所有的玩家,不用狙击也能打天下。
总的来说,从1.0到1.3版本是一个蹦蹦跳跳的快节奏时代,战场上人们遭遇时的第一反应不是蹲,不是开枪,而是跳。先让自己腾空躲避,再去寻找机会击毙敌人,这在CS发展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显然违背了弹道的原理,接着1.4版本出现并改变了这一切。
在讨论CS发展史时大家往往是从1.3直接跳转到1.5,提到1.4版本的人很少,这是因为它存在的时间实在太短,仅为两周。Valve在1.4版本上增加了跳跃后的停顿以及取消了跳跃射击的准确性,这两个变动让CS的节奏变慢了。而真正把CS带入巅峰的是1.5版本。
欧洲和北美是当时世界CS高水平的代表,CPL已经开始大面积推行MaxRound赛制,受此影响欧洲和北美都出现了一批很有天赋的CS战队。随着商业比赛越来越多,一些成绩稳定的强队曝光率相当高,Fans也极多,他们的价值被商家看中了并愿意支持,这就是CS选手职业化的初期形态。
职业化带来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竞争,部分战队为了能够最大范围地获得行业利益,于是开始“堆积”高水平的枪手来获得成功,其中最出名的当数2003年的瑞典SK。SK的前身是瑞典另一支获得过世界冠军的强队NIP,在吸收了Heaton和Potti两大王牌后又补充了一些实力型高手,SK从2002年起就一直处于世界顶级行列。直到SK经理bds从劲敌eoL战队那里挖来了Element后,世界CS进入了SK王朝。从2003年年中至2004年年初,SK战队在出战的所有正式比赛中打出了惊人的全胜战绩,夺得了两个CPL冠军、1个WCG冠军、1个欧洲冠军以及数不清的中小赛事冠军头衔。SK王朝是1.5时代最不可思议的一个现象,直到今天都再没有一支队伍能够复制SK当年KB的统治力,包括他们自己。
在那个年代,中国CS的职业化也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状态,大量网吧支持的CS战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规模不等的CS赛事,全国每周都有。而最有名气的中国战队是代表中国出战WCG的Devil-United,在那届比赛中,他们历史性地打进八强。数十万的中国CS爱好者通过下载视频、录像观看了比赛,五名队员回国后更是享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是,2003年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在人民大会堂宣布电子竞技为第九十九项正式发展的体育项目,并且举办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CEG)来发展这项运动。
为了阻挡盗版的侵袭和更有力的掌握CS用户,Valve推出了Steam平台,以及依托于这个平台的1.6版本。
无论是游戏内容属性,还是视觉效果,1.6相较于1.5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新的武器、新的地图、新的射击判定系统、新的烟雾弹效果,当然还有后来被许多人嘲笑的废物盾牌。1.6版本推出后很快就受到了用户以及赛事机构的认可,但是他们却没有因此而接受Steam平台,最大原因是CS1.6必须通过Steam平台在线连接到Valve服务器才能进行游戏,没有局域网对战的功能,这不仅让个人用户感到愤怒,甚至连赛事组织者都是骂声不断。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这一切,一项名为CXG的赛事,为冠军战队设立了10万美金的奖励,这是到现在为止最高的一次奖金。世界上所有的一流战队都为此跃跃欲试,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个CS的顶级盛会被Steam平台给毁了。有黑客通过攻击Valve的服务器导致CXG连接不上CS1.6,CXG大赛流产了。主办方因此赔偿了接近100万美金,业内哗然。两个星期后Steam的离线功能终于发布了。
尽管做出补救,但是CS1.6版本已经错过最好的过渡期,大量玩家停留在了CS1.5版本上,用户群因此被分裂,这是CS发展史上的一次遗憾。
CS十年,不知道有多少来自未来的高科技战士。他们可以用第七感找到墙后面的你,也可以让你的脑袋成为短暂的吸铁石,以便一颗不漏的接住他射过来的子弹,我只想说:“鄙视!”
后Version 1.6——三分天下 融于大潮
Steam没有赚到预期的利润并没有降低Valve商业开发的动力,此时的CS已经发行五年有余,CD-Key已经很难再出现令人满意的销售量,想要玩家继续掏钱就只好做出新的游戏。但是制作一个像CS这样经典的游戏谈何容易,既然很难创新,那就只好倒掉汤拿水再冲一碗,于是就有了《CS:ZERO》。这款CS的兄弟作品与CS的相似度超高,除了一些细节的小修小补再没有大的革新,很多业内人士戏称这只是CS的1.7版本,但是却达到了让部分玩家再掏一次钱的目的。
除此之外,Valve还倾尽全力做了另一款反恐系列的续作《CS:Source》,相比《CS:ZERO》这一款作品起码还有一些价值,至少它用了全新的引擎,并且对游戏内容有了一定的革新。遗憾的是,无论是《CS:ZERO》还是《CS: Source》都没有质的改变,在可玩性上他们都无法超越CS,既然免费的比付费的好玩,谁愿意买帐?为了突破市场,Valve先后联系了WCG和CPL等国际赛事,强行将CS1.6抹去,而让《CS:ZERO》和《CS:Source》成为正式项目,但这样做的结果遭到玩家的坚决抵制。商业利益和群众意愿的这场较量持续了数年,最终以Valve和众多赛事的退败告终,CS依然是不变的唯一,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此时的它也活力不再。网游大潮的到来谁也无法阻挡,网吧里传出的熟悉的枪声,是从网游中发出的。
Smile Gate公司2007年研发并且内测的仿CS作品《穿越火线》,一经发布就大获成功,在中国达到了百万级的在线人数!原来赚钱的路子在这里!如梦初醒的Valve马上与NEXON合作,以CS为深厚的基础和背景,共同研发了《CS OL》。在韩国上市仅4天就创下了注册会员突破30万的佳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注册会员就突破了百万大关。后来在中国内地运营率先启动了新的娱乐僵尸模式,在线人数急升至40万,呈现与《穿越火线》分庭抗礼之势。
2010年的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在1.3版本乐此不疲,依然有很多人在1.5版本奋战其中,依然有很多人坚持1.6版本的主流,依然有人在CSZ和CSS的世界中沉迷,也有很多人在新兴的几款网游CS中享受对战的乐趣。CS在十年后的今天,已经不是某一个版本或者某一个作品体系能够涵盖的,它的影响力早已透射到每一款射击游戏的作品中去,透射到每一个领域的游戏文化。有人说CS1.6已经不行了,CS风光不再,那都是很肤浅的片面视角。作为一款影响全球的史诗巨作,CS早已化整为零融入整个游戏业的浪潮,影响未来的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
总结:三大主线贯穿CS十年
从最初的BETA1.0,到如今的CS1.6,Valve公司一共对CS这款游戏进行了近二十次的大型手术,也许除了游戏的名字,我们在如今的版本上几乎已经找不到十年前残存的影子。翻看历代版本的升级实录,更多的地图,更多的武器,更多的道具,更多的系统功能,几乎让人眼花缭乱。但是CS这十年的发展却绝不是盲目的,而是被Valve用一个目标强有力的控制着,这个目标就是成为节奏最慢的射击游戏。
因为节奏慢,玩家才能更多得把注意力从自己的十指抽回大脑,这才有了日后精彩纷呈的战术世界;因为节奏慢,人与人之间的操作差距被大幅缩小,轻个人而重团队这一CS游戏的根本精髓得以发扬广大;因为降速,CS成了射击游戏中入门难度最低的一款作品,为日后风靡全球埋下伏笔。
而如果只靠Valve的精心制作,CS只能是一款优秀的作品,但是当各大电竞组织协力探索出一套适合它的比赛规则后,CS才真正变的伟大。从沿用《雷神之锤》的CO赛制到CPL推广的MaxRound赛制再到最后的压缩版MaxRound,CS对抗的节奏越来越激烈,观赏性越来越强。看起来,游戏的不断减速,和比赛规则的不断提速,是一对矛盾的存在,但事实上却决非如此。减速是为了增加理性,提速的目的是为了清除无效的等待,这样前后合力之下让游戏中的理性进一步浓缩,这也是CS能够闪耀十年的根本关键。
以前国外网站做过一个统计,全球约有4亿人玩过CS这款游戏,即使里面掺了水分这依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对于开发这款游戏的Valve公司而言,如何从这款作品中吸取更多的财富也是他们思考了十年的问题。
最初Valve试图用CD-Key的设置来阻挡盗版的侵入,遗憾的是互联网早就习惯了共享资源,CD-Key难以成功。随后的Steam平台又把数量庞大的另一个人群留在了1.5时代。两个群体分道扬镳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Steam平台从推出的那一刻起,事实上就意味着CS走下颠峰。
中国有句俗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在Valve屡屡在商业开发上受挫的同时,另一群敏锐的商人嗅到了网游电竞化的机会。既保留了电竞对抗的精髓,同时结合了网络游戏对资料保留分析的优势,做出了一批以CS为底型的射击网游。《穿越火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活跃在线近100万的数字几乎让人忘了CS日渐滑坡的事实,如梦初醒的Valve迅速联合其他厂商推出《反恐精英OL》,作为CS的正宗传人却率先推出代表纯娱乐僵尸模式,后来居上大获成功。至少在这一刻,Valve一定深刻意识到了一个教训,不要试图为了赚钱而去改变市场,而是寻找市场存在的机会去获利。
这就是CS在过去十年发展的三条主线,涵盖了游戏内容的变更升级,游戏竞技对抗的起起伏伏,以及围绕在这款游戏周围那一双双贪婪的眼睛。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对CS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作史上最伟大的射击游戏,CS实至名归!
cs
生日快乐
永远会把你刻在心中
十年cs路中成长的僷子
1999中国与美国的黑客大战
中国人民联合起来的力量是空前的强大,挑战中国主权是不明智的
是中国人的,就要一致对外,有血有肉的就要站起来
2001年5月那场轰动全球的中美黑客大战是什么回事?
2001年04月01日,美国一架海军EP-3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中方两架军用飞机对其进行跟踪监视。北京时间上午9时07分,当中方飞机在海南岛东南104公里处正常飞行时, 美机突然向中方飞机转向,其机头和左翼与中方一架飞机相撞,致使中方飞机坠毁,飞行员失踪。
4月1日,浙江湖州籍优秀飞行员王伟,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在万里碧海蓝天,写下了当代军人对祖国的忠诚。
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中美黑客之间发生的网络大战愈演愈烈。自4月4日以来,美国黑客组织PoizonBOx不断袭击中国网站。对此,我国的网络安全人员积极防备美方黑客的攻击。中国一些黑客组织则在“五一”期间打响了“黑客反击战”!
自4月1日发生撞机事件以来,多个美国政府和商业网站遭到了中国黑客的攻击。一张贴在被黑网站首页上的帖子写着:“黑倒美国!为我们的飞行员王伟!为了我们的中国!”。
美国一家著名的网络安全公司宣布了一项调查数据,称自从撞机事件发生以来,两国网站上的黑客攻击事件每天都要发生40—50起,而在这之前,这个数字仅为1—2起。
其实中美黑客间大规模的攻击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5月,即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发生以后,当时中国的红客们袭击了美国的一些政府网站,包括能源部、内政部在内,这些网站的首页上一度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有一次大规模的攻击,还致使白宫的网站失灵三天。中国黑客攻击事件成了当时美国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
同样在4月27日这天,中国ChinaByte网站专门刊文,提醒中国的网络管理员,近期屡屡得手的美国黑客组织PoizonBOx和单枪匹马的Pr0phet,前者侧重攻击windows,后者主要攻击Lunix系统,虽然他们“闹翻天了也不过是个小角色而已”,但得重视才对,因为自3月以来,PoizonBOx对以“.cn”结尾的部分网站进行了283次的攻击,而pr0phet也已得手了近30次。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最近的两周进行的。
5月3日,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进入4月中旬以来,针对中国网络的攻击事件频繁发生,中国网络运营者要注意防范黑客攻击,确保网络安全。并提醒,如果发现网络攻击事件,可以将有关情况上报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协调中心。
撞机事件的谈判仍在继续,而网上的斗争却已然火热。一场规模更大、牵涉面更广的黑客战争,再次逾越浩渺的太平洋,在网络上展开。
平昌冬奥会遭黑客攻击是怎么回事 黑客是哪个国家的
2月11日报道 韩媒称,平昌冬奥会开幕式9日晚将要举行时,平昌奥组委官网遭遇网络攻击。受此影响,主新闻中心的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突然黑屏,正在通过观看开幕式直播进行新闻报道的各国记者们一时不知所措。
据韩联社2月10日报道,遭遇外部网络攻击后,奥组委关闭了内部网络服务器,致官网彻底关闭,一些进入官网打印门票的市民遇到不便。
奥组委官网到10日上午8点才恢复正常,攻击者还没有得到确认。报道称,部分网络安全专家表示,在奥运会这样的世界级体育盛事时,会有一些黑客为追求利益而采取网络攻击行动。也有猜测认为,由于不少俄罗斯选手涉及兴奋剂丑闻而被国际奥委会禁赛,此次攻击也有可能是俄罗斯黑客所为。
网络黑客攻击是全球性问题。近期,有某国家对我国进行无端的猜测和指责。中国本身就是黑客攻击的最大受害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A观点错误,夸大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我国是建设性的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B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各国的国家利益是不同的,D观点错误,独立自主是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是基本准则,故答案应选B。
点评: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难度适中。
我想知道2001年中美黑客大战的始末
2001年04月01日,美国一架海军EP-3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中方两架军用飞机对其进行跟踪监视。北京时间上午9时07分,当中方飞机在海南岛东南104公里处正常飞行时, 美机突然向中方飞机转向,其机头和左翼与中方一架飞机相撞,致使中方飞机坠毁,飞行员失踪。
4月1日,浙江湖州籍优秀飞行员王伟,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在万里碧海蓝天,写下了当代军人对祖国的忠诚。
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中美黑客之间发生的网络大战愈演愈烈。自4月4日以来,美国黑客组织PoizonBOx不断袭击中国网站。对此,我国的网络安全人员积极防备美方黑客的攻击。中国一些黑客组织则在“五一”期间打响了“黑客反击战”!
自4月1日发生撞机事件以来,多个美国政府和商业网站遭到了中国黑客的攻击。一张贴在被黑网站首页上的帖子写着:“黑倒美国!为我们的飞行员王伟!为了我们的中国!”。
美国一家著名的网络安全公司宣布了一项调查数据,称自从撞机事件发生以来,两国网站上的黑客攻击事件每天都要发生40―50起,而在这之前,这个数字仅为1―2起。
其实中美黑客间大规模的攻击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5月,即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发生以后,当时中国的红客窍击了美国的一些政府网站,包括能源部、内政部在内,这些网站的首页上一度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有一次大规模的攻击,还致使白宫的网站失灵三天。中国黑客攻击事件成了当时美国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
同样在4月27日这天,中国ChinaByte网站专门刊文,提醒中国的网络管理员,近期屡屡得手的美国黑客组织PoizonBOx和单枪匹马的Pr0phet,前者侧重攻击windows,后者主要攻击Linux系统,虽然他们“闹翻天了也不过是个小角色而已”,但得重视才对,因为自3月以来,PoizonBOx对以“.cn”结尾的部分网站进行了283次的攻击,而pr0phet也已得手了近30次。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最近的两周进行的。
5月3日,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进入4月中旬以来,针对中国网络的攻击事件频繁发生,中国网络运营者要注意防范黑客攻击,确保网络安全。并提醒,如果发现网络攻击事件,可以将有关情况上报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协调中心。
撞机事件的谈判仍在继续,而网上的斗争却已然火热。一场规模更大、牵涉面更广的黑客战争,再次逾越浩渺的太平洋,在网络上展开。
一场事先张扬的黑客事件
早在4月19日,美国的Wired.com网站在一篇分析中提到,有消息称,中国的黑客们已经计划在“五一”期间发动一次七天战役,全面袭击美国网站。一个以涂改网页著称的美国黑客在后面跟了一个帖子:“所有的美国黑客们联合起来吧!把中国的服务器全都搞砸!”
4月26日,一家名叫“中国红客联盟”的组织发表战前声明,这个网络安全组织的成员被称为“红客”而不是“黑客”。第二天,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布了提醒网站加紧防卫的文件,中国ChinaByte网站则刊文提醒中国网民需要提防美国黑客。
4月29日晚11时,在一个门户网站的公共论坛里,电脑屏幕刷新的速度飞快。
“美国的PoizonBOx黑客组织目前仍在积极策划攻击行动,目标就是中国的各大网站,他们还不断唆使更多黑客加入战团。”22岁的中关村黑客小杨把刚刚从美国网站上看到的动态贴到了聊天室里。
“我们要通过互联网显示中国的强大力量,告诉他们中国是不可欺负的!”
这位略显单薄的青年语气坚定,他是一个著名黑客组织的骨干,他说这次网络攻击将在5月4日达到顶峰,因为那天正好是青年节。
4月30日晚,中国红客联盟站点。
四天前发布的声明吸引了一众网友,会议中心里“挤满”了人,这当中有平素习惯于单打独斗的老黑客,也有刚刚入门的网络新手,他们都是来开战前动员大会的。
此次战役,被列为攻击目标的美国网站,以政府、军事网站为主,除了白宫之外,还包括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会、《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以及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网站。
同时进行规模化攻击的还有“中国黑客联盟”以及“中国鹰派联盟”牵头的黑客群体。
聊天室里,不断刷新的屏幕上随时向红客们公布着最新战况。
一些美国网站成功地对部分黑客进行了跟踪,掌握了此次网上战斗的证据。据美国网络安全专家称,中国黑客在广泛扩充攻击队伍,并在网上提供一种叫“杀死美国”的黑客工具,包含有预制好的图表、口号等,但他们只是在教人们如何涂改页面,并没有对网站的DOS(发送无用的信息,堵住对方网站的大门)进行破坏。
网络安全顾问杰瑞・弗里塞评论说:“中国黑客之间的默契度令人惊讶,他们的组织非常有序,令人称奇,较之西方黑客也更加严密。”
经过一天一夜的攻击,中国红客联盟宣布“攻陷”美国站点92个,而据网友透露,被黑的中国站点则已超过600个(包括台湾地区的网站)。由于考虑到统计上的误差,没能将一些红客所黑的网站进行及时统计,因此中美被黑站点比例大约在三比一左右。
八万红客冲垮白宫网站
“五一”大战甫停,第二天上午,就有来自美国的消息称,随着中国“五四”青年节的到来,中国黑客的攻击将会达到高峰,为此,七八个美国黑客团体组成了一个“中国计划”联盟,准备与中国黑客再战网络。
有美国的网络安全专家认为,就“五一”中美黑客大战来讲,目前双方作战的基本手法,除了将对方网页进行你来我往的涂改之外,也不见有其它的高招,并且,过了5月4日之后,这种简单的攻击还会减少。
其实他们错了,因为在5月4日的交战中,中国黑客采用了信息战中罕用的“人海战术”,紧紧盯住了美国白宫网站,并且战争一直持续到了5月8日。
美国当地时间5月4日上午9时到上午11时15分,美国白宫网站在人海战术的攻击之下,被迫关闭了两个多小时。白宫网站的新闻负责人吉米说:“大量数据的同时涌入,堵塞了白宫与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连接通道。”白宫网站同时接到了大量要求服务的请求,以至于合法用户无法登录该网站。
截至5月8日凌晨,美国白宫官员表示,他们目前仍旧无法确定5月4日对美国白宫网站实施“拒绝服务攻击”的黑客究竟来自何方。
5月8日23时50分,在广州体育西路的一幢写字楼里,记者见到了在此次中国黑客反击事件中充当策划组织者角色的“中国鹰派联盟”负责人Chinaeagle。在谈到5月4日的攻势时,他笑着冒出了一句:“中国有那么多的人,人海战术嘛!”
而在他桌面上,有一份几天前的报纸,赫然印着一行醒目的大标题:“中国八万黑客冲垮白宫网站”。
5月9日零时,在历经七天的反攻之后,中国黑客组织宣布停止反攻。
中美黑客交锋大事记(4月27日--5月5日)
4月27日
担心中国黑客发动五一大攻击美国军方高度戒备
据一位国防部官员称,为防范黑客攻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已将其信息系统面临威胁状况的等级由一般提升至A级,这样有关人员会随时对网站的运营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同时,美国军方到5月2日左右还可能将上述威胁等级由A级提升至B甚至C级,一旦提升到B级,那么用户登陆所有军方网站时就会受到限制,而C级则意味着军方网络系统不会保持时刻在线。威胁等级最高一级为D级,届时整个军方系统将全部关闭。
4月28日
美政府“防备中国黑客攻击”文件全文
美国联邦调查局下属的国家基础设施保护中心(NIPC)在美国当地时间26日(北京时间27日)就“中美黑客大战”发布文件。
4月29日
美国劳工部及卫生部网站遭到中国黑客攻击
就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刚刚警告称中国黑客有可能对美国网站发动进攻之后,几个由美国政府机构运营的网站就于当地时间4月28日遭到了攻击。
4月30日
中国红客联盟将在今晚9:00打响“反击战”
近日,“中国红客联盟”主页上张贴了通知,其主持人Lion召集“联盟”全体成员4月30日晚7:00召开“攻击美国网络动员大会”,讨论五一期间攻击美国网站的计划。
5月1日
中美黑客大战再升级美白宫官方网站遭攻击
安全专家表示,美中黑客之间的网络大战在当地时间4月30日愈加升级,其中美国白宫的官方网站遭到电子邮件“炸弹”的攻击,同时若干个美国和中国网站页面均被改得面目全非。
又有网站遭攻美方称中国黑客提前发动战争
美国能源部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家下属网站在2001年4月30日凌晨(北京时间4月30日下午)被人用几条反美标语涂改,其它几家政府网站,包括美国劳工部的网站也遭到了类似袭击。黑客们在美国能源部的网站上留下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万岁!”、“美国必须对撞机事件负完全责任”、“抗议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破坏世界和平!”等标语。
5月2日
中美黑客大战升级两天之内700多家网站被黑
经过一天一夜的攻击,在记者昨晚10时发稿前,在中国红客联盟公布被黑美国站点的网站上,被“攻陷”的美国站点已达92个,而来自网友信息,被黑的中国站点则已超过600个(包括台湾地区的网站)。据分析,由于一些红客没能将所黑的网站及时报上,因此中美被黑站点比例大约在1:3左右。
5月3日
只改页面未破坏DoS中国黑客手下留情
据美国网络安全专家称,中国黑客在广泛扩充攻击队伍,并在网上提供一种叫“杀死美国”的黑客工具,但他们只是在教人们如何涂改页面,并没有对网站的DOS(denial of service)进行破坏。
中国黑客:美国黑客不罢手我们反击会升级
美国黑客对中国网站展开攻击,引起广东黑客参与“五一大反击”,对于此次攻击,有黑客表示,目的不仅仅是反击,更多地想暴露目前中国网站存在的严重安全问题,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5月4日
中国黑客对美展开反攻数千家美国网站被黑
在这俩天的攻击中,受损的主要是商业网站即以”.com“作后缀的网站。政府”.gov”和机构”.org”相对较少,教育部门”.edu”并未触及。
“中国红客”自发反击今天发动“大冲锋”
来自美国的消息称,随着中国“五四”青年节的到来,中国黑客的攻击将会达到高峰。与此同时,美国黑客威胁要进行反击,他们也在进行组织,七八个美国黑客团体组成了一个叫“中国计划”的联盟。
5月5日
“白宫网站再遭黑客袭击被迫关闭两个多小时
白宫网站的新闻负责人吉米说:“大量数据的同时涌入,堵塞了白宫与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连接通道。”白宫网站同时接到了大量要求服务的请求,以至于合法用户无法登录该网站。
八万中国红客发起总攻美国考虑提升戒备状态
“中国红客”昨天对美国网站发起大冲锋。昨晚10时左右,美国白宫网站受到攻击。一位名叫勇的“中国红客联盟”成员告诉记者,大约有八万人参与了此次网络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