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接单的黑客网站

黑客接单的网站,黑客网站,黑客技术,破解密码,破解技术

灰鸽子木马病毒源码(灰鸽子电脑病毒视频)

本文目录一览:

Backdoor.Win32.Gpigeon.zyv病毒是什么啊,是不是“灰鸽子”病毒啊,怎么杀啊?

“灰鸽子变种ZYV(Backdoor.Win32.Gpigeon.zyv)”病毒:警惕程度★★★,通过网络传播,后门程序,依赖系统:WINNT/2000/XP/2003。

这是一个后门程序。病毒运行后,会将自身加载到系统正常进程中去,并且会监听并记录键盘的操作,然后发送到黑客指定的网站上,从而泄露用户的重要信息。病毒还可以修改系统达到随系统自启动的目的。病毒从黑客指定的网站上下载新的病毒,能够使中毒的计算机被黑客控制。

反病毒专家建议电脑用户采取以下措施预防该病毒:

1、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不打开可疑邮件和可疑网站;

2、很多病毒利用漏洞传播,一定要及时给系统打补丁;

3、安装专业的防毒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并打开实时监控程序;

4、为本机管理员账号设置较为复杂的密码,预防病毒通过密码猜测进行传播。

5、打开防护中心开启全部防护,防止病毒通过IE漏洞等侵入计算机。

灰鸽子!

灰鸽子病毒英文名为win32.hack.huigezi,这个木马黑客工具大致于2001年出现在互联网,当时被判定为高危木马,经过作者的不懈努力,该病毒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荣登国内10大病毒排行榜,至今已经衍生出超过6万个变种。

认识灰鸽子: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熊猫烧香,就是因为这个病毒有个明显的图标。而灰鸽子木马病毒入侵系统后,只有非常有经验的电脑用户才可能发现异常,普通用户根本毫不知情,就好比有个会隐形术的贼在你家中长驻。

灰鸽子病毒的文件名由攻击者任意定制,病毒还可以注入正常程序的进程隐藏自己, 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看不到病毒存在,需要借助第三方工具软件查看。

中灰鸽子病毒后的电脑会被远程攻击者完全控制,具备和你一样的管理权限,远程黑客可以轻易的复制、删除、上传、下载保存在你电脑上的文件,机密文件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窃取。病毒还可以记录每一个点击键盘的操作,你的QQ号、网络游戏帐号、网上银行帐号,可以被远程攻击者轻松获得。更变态的是,远程攻击者可以直接控制你的摄像头,把你家里拍个遍。并且,远程攻击者在窃取资料后,还可以远程将病毒卸载,达到销毁证据的目的。这好比隐形的贼在你家拿走东西,大大方方的从隐形的门走出去,而你却根本不知道自己丢了东西。

灰鸽子如何传播?

灰鸽子自身并不具备传播性,一般通过捆绑的方式进行传播。灰鸽子传播的四大途径:网页传播、邮件传播、IM聊天工具传播、非法软件传播。

网页传播:病毒制作者将灰鸽子病毒植入网页中,用户浏览即感染;

邮件传播:灰鸽子被捆绑在邮件附件中进行传播;

IM聊天工具传播:通过即时聊天工具传播携带灰鸽子的网页链接或文件。

非法软件传播:病毒制作者将灰鸽子病毒捆绑进各种非法软件,用户下载解压安装即感染。

灰鸽子七宗罪

1. 盗号

灰鸽子入侵用户电脑后,可通过键盘记录器等手段记录用户的键盘输入信息,无论是QQ、网络游戏、网上银行的账号密码都难逃被盗厄运。热门网络游戏魔兽争霸曾发生一个区服大量账号短时间内被盗,引起数千玩家集中投诉;此外,2006年10月,BTV7《生活面对面》节目报道网银账户内1万余元被分15次盗走,警方在事主的电脑查获灰鸽子病毒。

2. 偷窥隐私

灰鸽子可通过远程控制用户电脑上的摄像头偷窥用户隐私。只要用户的机器处于开机状态,远程操控者就可以自动开启用户的摄像头,窥探用户隐私。知道自己家里隐藏了一只远在千里之外的眼睛,肯定会令你毛骨悚然。

3. 敲诈

黑客利用灰鸽子病毒完全控制被感染者电脑,电脑中的任何文件都可以任意处置,黑客一旦发现对用户比较隐私或机密的东西,立刻将其转移到其他地方,然后对用户进行勒索,与现实生活中的敲诈一样,利用网络进行偷窃、敲诈的行为同样是违法行为。3月7日,BTV1《法制进行时》曾报道江西瑞金一男子使用木马程序盗走受害人裸照,并向事主索要14万元人民币,最后这名男子以敲诈勒索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

4. 发展“肉鸡”

电脑被人植入木马,这台主机,就被称为"肉鸡",远程攻击者可以对这台"肉鸡"电脑为所欲为。攻击者可控制大量"肉鸡",进行非法获利,比如在"肉鸡"上植入点击广告的软件;利用肉鸡配置代理服务器,以此做为跳板对其它电脑发起入侵。一旦最终受害者追查时,肉鸡电脑将会成为替罪羊;此外,还可以用大量肉鸡组建僵尸网络,随时可以被用于一些特殊目的,比如发起DDoS攻击等。可以想象,如果大量肉鸡被敌对势力控制,将会对我国的网络安全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5. 盗取商业机密

通过一些非法途径让那些存放商业机密的电脑感染到灰鸽子,接下来,攻击者窃取有价值的商业文件、机密文件、个人隐私数据等等。攻击者可以偷偷将商业文件进行贩卖,充当商业间谍。如果是国家机密因此受损,后果将不堪设想。

6. 间断性骚扰

感染灰鸽子病毒后,远程攻击者任意玩弄你的电脑,比如任意打开和关闭文档,远程重启电脑,使您无法完成正常任务。

7. 恶搞性破坏

看谁不顺眼,就可以肆意搞破坏,攻击者可利用灰鸽子对被感染的用户电脑为所欲为,修改注册表、删除重要文件、修改共享、开启代理服务器、下载病毒等等,试想如果你电脑的注册表被恶意篡改、系统文件被删除,而且电脑中还被放了大量病毒,你的电脑将如何?

预防:

灰鸽子病毒泛滥已经数年,变种数万,因为病毒具备很好的隐形特性,让人觉得防不胜防。建议网友注意以下几点:

1. 金山毒霸的用户建议使用漏洞扫描修复功能安装系统补丁,在毒霸弹出提醒安装补丁的对话框时,一定要点安装。不是毒霸的用户可以使用Windows Update进行修补。特别注意安装IE浏览器的补丁程序,很多灰鸽子是攻击者故意把病毒放在带漏洞攻击程序的网站上,有漏洞的机器访问这些网站就会中毒。

2. 及时升级杀毒软件,注意检查你使用的杀毒软件是否过期,使用盗版杀毒软件(或者一个正版ID用在多台计算机上),是不能正常升级的,特别需要检查。

3. 对朋友或陌生人发送来的可疑程序不要运行,别被对方的谎言蒙骗。

4. 关闭所有磁盘的自动播放功能,避免插入带毒U盘,移动硬盘,数码存储卡中毒。

完全解决方案:

由于灰鸽子本身的隐蔽性很强,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工具,很难发现灰鸽子入侵。那我们如何去发现电脑中已经被植入的灰鸽子病毒呢?

1. 金山毒霸数据流杀毒方案

毒霸2007查杀灰鸽子的操作方法

第一步:升级金山毒霸到最新版本。

第二步:执行全盘查杀病毒,查杀灰鸽子病毒及全部变种。

第三步:确保毒霸实时监控在运行状态,一旦灰鸽子入侵,金山毒霸会及时拦截。

2. 灰鸽子病毒专杀工具

金山毒霸提供了免费的"灰鸽子"专杀工具,将数据流查杀技术集成到这个专杀工具中,可完全清除各种经过特殊变形处理的灰鸽子病毒。

3. 手工杀毒

需要借助工具软件:冰刃。一般用户无法根据进程列表看出哪个是病毒,你可以启动冰刃的同时,打开任务管理器,比较一下,看冰刃里多出的一个进程,可能就是灰鸽子病毒。进程名如果是假冒word、记事本的图标,需要重点关注。

选中上图G_server2007进程,单击右键,结束进程。结束进程后,我们直接根据上图冰刃的提示,点冰刃左边的文件,浏览到上图程序名称提示的文件夹,找到g_server2007.exe和g_server2007.DLL(灰鸽子中毒后的文件名各不相同,是由攻击者定制的,应尽可能根据冰刃提示的路径去查找。有的版本带有_hook.dll,可以查看下文件日期,应该是同时生成的。)点击右键,彻底删除掉

最近灰鸽子比熊猫还要猖獗,大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爱机

QUOTE:

网上有很多关于灰鸽子的查杀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借鉴下。

由于正常模式下灰鸽子会隐藏自身,因此检测灰鸽子的操作一定要在安全模式下进行。进入安全模式的方法是:启动计算机,在系统进入Windows启动画面前,按下F8键,在出现的启动选项菜单中,选择“安全模式”。

1、由于灰鸽子的文件本身具有隐藏属性,因此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

2、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文件名称输入“*_hook.dll”,搜索位置选择Windows的安装目录(默认98/xp为C:\\windows,2k/NT为C:\\Winnt)。

3、经过搜索,在Windows目录(不包含子目录)下发现了一个名为G_Server_Hook.dll的文件。

4、G_Server_Hook.dll是灰鸽子的文件,则在操作系统安装目录下还会有G_Server.exe和G_Server.dll文件。打开Windows目录,果然有这两个文件,同时还有一个用于记录键盘操作的G_ServerKey.dll文件。

经过这几步操作基本就可以确定这些文件是灰鸽子木马了,下面就可以进行手动清除。灰鸽子的手工清除

经过上面的分析,清除灰鸽子就很容易了。清除灰鸽子仍然要在安全模式下操作,主要有两步:1、清除灰鸽子的服务;2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注意:此操作需在安全模式下进行,为防止误操作,清除前一定要做好备份。

一、清除灰鸽子的服务

2000/XP系统:

1、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exe”,确定。),打开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 注册表项。

2、点击菜单“编辑”-》“查找”,“查找目标”输入“G_server.exe”,点击确定,我们就可以找到灰鸽子的服务项.

3、删除整个G_server.exe键值所在的服务项。

[呢个都系,可能真系我不识操作,所以根本就都揾不到,于是我用?桓龅B?椒,就系照住清道夫搜出黎?募??床檎,竟然俾我揾到.呵呵~~`揾不到果D即系无注册项,所以直接入去文件删除就得了]

98/me系统:

在9X下,灰鸽子启动项只有一个,因此清除更为简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打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项,立即可以看到名为G_server.exe的一项,将G_server.exe项删除即可。

二、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安全模式下删除Windows目录下的G_server.exe、G_server.dll、G_server_Hook.dll以及G_serverkey.dll文件,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至此,灰鸽子已经被清除干净。

附:

其实现在大部分的杀毒软件还是可以帮助查杀灰鸽子病毒的,本人使用的是瑞星杀毒软件并已经更新至最新版本,在正常模式下,瑞星查杀了除G_server.exe文件外的所有文件,其实本人并没有指望瑞星能够全部查杀,但瑞星实际上给我帮了一个大忙,就是帮我确定了所中灰鸽子病毒的类型,我在使用瑞星查杀时查杀了G_server.dll、G_server_Hook.dll和G_serverkey.dll这三个文件以及由前两个文件释放的附在其他进程下的文件,这就让我确定了剩下的那个文件必然是G_server.exe,于是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安全模式,首先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然后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因为确定病毒文件为G_server.exe,但同时出于保险起见,在搜索中输入G_server*.*进行搜索,并选择所有分区,在C:\\windows目录下发现了G_server.exe,但令我惊讶的是竟然在D盘发现了这个文件的副本,其属性同样的隐藏的,所以建议大家在搜索时搜索所有分区,然后删除即可!

QUOTE:

灰鸽子变种较多,建议还是用工具清理、或重装机器为妙。

如果手动清理注册表,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查找以下的目标:“game.exe”、“Game_Server”、““G_Server”等。

如果还不放心,担心有其他的变种,就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之下逐个检查疑似的服务。

找到后全部删除。

一个建议:不要担心会删及无辜破坏系统,删除完毕后如果发现系统有什么不正常,“升级”的方式重装就可恢复系统原有的服务。

论坛事务,请PM我,或QQ:610688889,联系我!

大苹果

管理员

UID 2

精华 0

积分 607

帖子 157

金钱 157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3-4

来自 苹果树下

状态 离线 #2发表于 2007-3-16 21: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实例剖析灰鸽子

灰鸽子,一个自诞生以来,就被各杀毒厂商一致喊打的木马程序,尽管其作者在软件许可中辩称自己是远程管理软件。

“三尺长的大砍刀,刃上带锯齿,边上有血槽,刀柄里藏着几十发暴雨梨花针,还随刀附送淬毒所需全部材料和设备,现在贴个标拿出来卖,说自己是菜刀,你还真有才~~~~”这是网友对灰鸽子2007的评价

2007年2月21日,灰鸽子2007beta2版本发布。该版本可以对远程计算机进行如下操作:编辑注册表;上传下载文件;查看系统信息、进程、服务;查看操作窗口、记录键盘、修改共享、开启代理服务器、命令行操作、监视远程屏幕、操控远程语音视频设备、关闭、重启机器等。

从功能上看,该软件的确满足了远程管理的需求。问题是,作为网管,你会用它来做远程管理软件吗?笔者电话访问了10个网管朋友,其中5个在用pcanywhere,3个用远程桌面,2个用radmin。再问你会不会使用灰鸽子做远程管理时,全部都说“不”,其中一个朋友还说,网管用灰鸽子管服务器,那就是脑袋进水。

本文简单列举一下灰鸽子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功能,和真正的网管软件做个比较,试图给读者揭露灰鸽子软件的真实意图,看这个软件是否真如其作者所辩称的那样,仅是一款远程管理软件。

远程管理软件一般有服务端(被控端)和客户端(控制端)两部分组成。管理员先在需要管理的服务器上安装启用服务端程序,服务端就开启相应网络端口,等待接受客户端的指令,客户端连接服务端指定端口后即可完成远程管理任务。所有管理员都知道远程管理的风险,只有具备远程管理权限的客户端才能正常建立连接。并且,所有的管理操作,在服务端,都会提供连接日志,以便管理员进行管理维护。有兴趣的朋友尽可以拿windows远程桌面和PcAnyWhere来试验。

而灰鸽子服务端,不是等待客户端连接,而是系统一启动,服务端就会去自动上线连接控制端,控制端的操作人员随时可以完成他想要的操作,而这一切,服务端的管理员可能毫不知情。

配置服务端自动上线

电脑中了灰鸽子病毒有什么症状?中毒后怎么解决

灰鸽子的手工检测

由于灰鸽子拦截了API调用,在正常模式下木马程序文件和它注册的服务项均被隐藏,也就是说即使设置了"显示所有隐藏文件"也看不到它们。此外,灰鸽子服务端的文件名也是可以自定义的,这都给手工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对于灰鸽子的检测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上面的运行原理分析可以看出,无论自定义的服务器端文件名是什么,一般都会在操作系统的安装目录下生成一个以"_hook.dll"结尾的文件。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较为准确手工检测出灰鸽子木马。

由于正常模式下灰鸽子会隐藏自身,因此检测灰鸽子的操作一定要在安全模式下进行。进入安全模式的方法是:启动计算机,在系统进入Windows启动画面前,按下F8键(或者在启动计算机时按住Ctrl键不放),在出现的启动选项菜单中,选择"Safe Mode"或"安全模式"。

1、由于灰鸽子的文件本身具有隐藏属性,因此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

2、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文件名称输入"_hook.dll",搜索位置选择Windows的安装目录(默认98/xp为C:\windows,2k/NT为C:\Winnt)。

3、经过搜索,我们在Windows目录(不包含子目录)下发现了一个名为Game_Hook.dll的文件。

4、根据灰鸽子原理分析我们知道,如果Game_Hook.DLL是灰鸽子的文件,则在操作系统安装目录下还会有Game.exe和Game.dll文件。打开Windows目录,果然有这两个文件,同时还有一个用于记录键盘操作的GameKey.dll文件。

经过这几步操作我们基本就可以确定这些文件是灰鸽子木马了,下面就可以进行手动清除。

灰鸽子的手工清除

经过上面的分析,清除灰鸽子就很容易了。清除灰鸽子仍然要在安全模式下操作,主要有两步:

1、清除灰鸽子的服务;

2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注意:为防止误操作,清除前一定要做好备份。

一、清除灰鸽子的服务

在Windows 2000/XP的系统中,你可以先把它建立的服务去掉,到注册表编辑器中找到它所建立的那个服务,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先定位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然后再找它建立的服务项,

比如GrayPigeonServer,找到后删除它并重新启动计算机,重启后查找删除那三个病毒文件就行,这样就不是很麻烦了

2、点击菜单"编辑"-"查找","查找目标"输入"G_Server.exe",点击确定,我们就可以找到灰鸽子的服务项。

3、删除整个G_Server项。

98/me系统:

在9X下,灰鸽子启动项只有一个,因此清除更为简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

打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项,我们立即看到名为G_Server.exe的一项,

将G_Server.exe项删除即可。

二、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安全模式下删除Windows目录下的

G_Server.exe、G_Server.dll、G_Server_Hook.dll以及G_Serverkey.dll文件,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至此,灰鸽子已经被清除干净。

灰鸽子的发展史???

自2001年,灰鸽子诞生之日起,就被反病毒专业人士判定为最具危险性的后门程序,并引发了安全领域的高度关注。2004年、2005年、2006年,灰鸽子木马连续三年被国内各大杀毒厂商评选为年度十大病毒,灰鸽子也因此声名大噪,逐步成为媒体以及网民关注的焦点。人们在震惊于灰鸽子给广大电脑用户带来的危害的同时,不禁要问,灰鸽子是如何从一个模仿其他病毒开始,发展成为国内极具影响的十大病毒、甚至毒王的呢? 灰鸽子自2001年出现至今,主要经历了模仿期、飞速发展期以及全民黑客时代三大阶段。 灰鸽子2011出现变种。 体积仅70kb隐蔽性更强

服务端加壳之后仅有70kb,比葛军的灰鸽子小了近10倍。国家多线程上线分组。可视化远程开户。可以躲过主流管理员的检测方式。隐蔽性强。

模仿期(2001年-2003年) 2001年,国内互联网逐步走向普及,网络病毒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益取代传统意义上的病毒,而到了2002年,以“电子邮件”、“网络下载和浏览”等方式传播的病毒开始大量涌现,互联网安全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已经可以足不出户的工作和学习,SOHO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了网络我们可以在城市的一边使用计算机控制另外一边的计算机,从而不用我们花费大量精力亲自到机房操作服务器,远程控制管理软件也由此诞生。 2002年,远程控制软件已经步入了成熟阶段,是网管人员必备的工具。但同时一些带有恶意行为的远程控制软件(后门)也在互联网中流传,其中国内最为著名的就是“冰河”木马后门。“冰河”在当时被泛滥的用于控制各种网络服务器,在黑客成功攻陷一个服务器后,都会被安装上“冰河”的服务端,2002年的中国10大病毒中,位列第三位。 而灰鸽子最早出现的时候就是在模仿“冰河”。“灰鸽子”是2001年出现的,采用Delphi编写,最早并未以成品方式发布,更多的是以技术研究的姿态,采用了源码共享的方式出现在互联网,至今仍可搜索到“灰鸽子”早期版本的源码。“灰鸽子”在出现的时候使用了当时讨论最多的“反弹端口”连接方式,用以躲避大多数个人网络防火墙的拦截。“灰鸽子”在当时的名气不及“冰河”,因此只出现了少量的感染,但其开放源码的方式也让“灰鸽子”逐渐增大了传播量。 灰鸽子出现后以源码开放,所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版本,由于服务端都以隐藏方式启动,就奠定了其恶意后门木马的地位,当时,以金山毒霸为首的大部分安全厂商将对用户上报和监测到的“灰鸽子”服务端都认定为“黑客程序”,并坚决查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灰鸽子的发展速度。 飞速发展期(2004年-2005年) 从2004年至2005年,中国互联网化进程飞速发展,大量的商业动作实现了互联网化,电子商务成为普通网民进行消费的选择之一,网络游戏在中国大地全面开花。在这样的年代下,计算机病毒也逐步转向了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大量通过IM(即时通讯软件)传播的木马/黑客/病毒,它们不择手段的从用户系统中盗取网银帐号、网游帐号及密码。这些病毒给中国互联网提出了新的考验——用户的网络虚拟资产正在受到威胁。 也就在2004和2005这两年之间,灰鸽子逐步进入了成熟的状态,由于源码的释放,大量变种在互联网中衍生。2004年灰鸽子总共发现了1000多变种,而在2005年,这个数字迅速上升到了3000多。“灰鸽子”最大的危害在于替伏在用户系统中,由于其使用的“反弹端口”原理,一些在局域网(企业网)中的用户也受到了“灰鸽子”的侵害,使得受害用户数大大提高,2004年的感染统计表现为103483人,而到2005年数字攀升到890321人。“灰鸽子”本身所具备的键盘记录、屏幕捕捉、文件上传下载和运行、摄像头控制等功能,将使用户没任何隐私可言,更可怕的是服务端高度隐藏自己,是受害者无从得知感染此病毒。 2005年,金山毒霸针对病毒泛滥,特别是像“灰鸽子”这样一类恶性木马,采取了严打的措施,提高病毒库升级周期,加强应急处理流程,而在技术上积极研究对策,最大限度的减少“灰鸽子”给用户带来的危害。 全民黑客时代(2006年-2007年) 2006年,电脑病毒呈爆炸式增长,360云安全中心共截获新增病毒样本总计681428种,其中木马病毒新增数占总病毒新增数的73%,高达175313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由于制作工具的泛滥,病毒变种增多病毒的制作也逐渐呈现商业化的运作。某些制作者小组甚至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为其提供针对特定目标的专门版本。病毒程序的模块化使得病毒制作的门槛降低,很多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自行组合。因此2006年病毒的变种迅速增加,以典型的“灰鸽子”木马为例,高峰时期几乎每天增加10余个不同变种,迄今为止共出现了6万余种变种,并连续三年荣登国内10大病毒排行榜。而且这类木马往往通过自我升级功能频繁的进行更新以对抗反病毒软件。 2007年2月23日,灰鸽子2007 beta2版本发布。该版本的隐形性更强,可以任意插入常见的程序,比如QQ,下载工具等等,程序性能也得到提升,可以同时监视多个目标主机,并对远程监视的计算机进行如下操作:编辑注册表;上传下载文件;查看系统信息、进程、服务;查看操作窗口、记录键盘、修改共享、开启代理服务器、命令行操作、监视远程屏幕、操控远程语音视频设备、关闭、重启机器等。而由于灰鸽子采取了直接进程注入方式,利用HOOK API的方式实现病毒文件及病毒进程的隐藏,所有盗取用户信息的操作,远程计算机的操作人员可能毫不知情。 发展到今天,灰鸽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病毒如此简单,其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的产业链条,任何一个网络菜鸟都可以通过购买灰鸽子病毒、拜灰鸽子高手为师而成为黑客,可以说,灰鸽子病毒演变到今天,已经催生了全民黑客时代的到来。 普通网民很难了解到在他们的生活之外竟然有一个如此完整的制造、贩卖病毒的“生态圈”。浏览各大网络论坛,购买、出售灰鸽子木马的人比比皆是,而购买灰鸽子教程、批量出售被灰鸽子控制的“肉鸡”、企图利用灰鸽子进行不法勾当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伴随着灰鸽子2007的推出,这种不正之风正在互联网迅速蔓延,灰鸽子的猖獗已经到了不得不管的地步!

谁有灰鸽子病毒的源代码啊?

现在网上流传的是灰鸽子vip1.2源码

没有别的版本的,你想下搜灰鸽子vip1.2源码就行了,还有不少下载的网站

每次开机都出现这个木马程序 Backdoor.Win32.Hupigon.bxs

分类: 电脑/网络 反病毒

问题描述:

在安全模式下扫描没有出现

解析:

backdoor.win32. 顾名思义即“灰鸽子后门木马”,制作者把此木马的终端文件制作成一个大小仅为270-280k的自释放安装的压缩包,而恶意散布者则通常将其夹在某些文件、电影或程序的压缩包内以达到掩盖的目的,这样的“大压缩包”通常形式也是一个【自释放压缩包】,但它与一般的自释放压缩包不同在于——散步者在压缩包的〖注释〗里加入了这样几行命令参数:

;下面的注释包含自解压脚本命令

Setup=XXX.exe

Silent=1

Overwrite=1

(XXX表示“灰鸽子”木马真实文件的伪装名称,通常会是诸如“某某软件名”、“ *** 密码”等等诱惑性名称,大家务必自省自制!!!)

注意:就是这样几行脚本命令,使得你在警惕性不高的情况下、随意自解压【大压缩包】的同时,真正的“灰鸽子”木马注入文件即“XXX.exe”将在电脑后台以完全静默方式完成“注入”!!!——之所以你察觉不到它注入的过程,就是“Silent=1”这条命令产生的效果。于是,“灰鸽子”木马便这样悄然地进驻你的电脑 里。

从这个注入过程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防止“Backdoor.GPigeon.uac”即“灰鸽子”木马进驻电脑的最主动措施是大家自己平日里使用电脑时多访问正当、有益的网站或网页,即便为了获取软件注册工具(当然我还是希望大家尊重知识产权,积极付费使用正当软件)也要到诸如“华军”、“太平洋”等大站去,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由不明身份的小网页、黑网页提供的所谓“软件注册机”,更不要相信所谓的“成人资讯网站免费会员帐号/破解密码”之类的网络垃圾信息。

一旦Backdoor.GPigeon.uac被注入你的电脑,一般情况下最近的各种杀毒软件是能够截杀它,但是不能完全、彻底地清除木马的“毒根”,究其原是因为“灰鸽子”的的*.exe文件不能被各杀毒软件查到——“灰鸽子”不属于定时发作型木马,只在每次电脑启动到系统正常这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发作,主文件被注册成一个服务,每次正常启动将释放*.dll和*_hook.dll病毒体,把他们注入像explorer.exe,iexplore.exe,csrss.exe,lsass.exe等系统进程,因此各种杀毒软件可以查出并及时截杀,但总不能找到“毒根”。有的朋友常会误认为安全模式下可以用杀毒软件杀掉它,但事实上是安全模式下不启动服务,因此所有的*.exe没有被激活,当然病毒体也不例外,那么它注入病毒体的过程也不发作,而多数杀毒软件引擎以病毒运行特征为监视手段,没了“注入”这一特征性动作,杀毒软件又从何发现病毒呢?所以安全模式下多数杀毒软件也不能捉到病毒。

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根本、彻底地清除“毒根”,在此以我个人的一次清除过程为例给大家推荐一种方式,彻底地清除“灰鸽子”:

1)启动电脑前先完全断开网络,并安装一套最新的“木马克星”(我安装的是V5.50版本)

2)正常启动电脑,正常后运行“木马克星”,程序将会在系统内找到Backdoor.GPigeon.uac木马的可疑文件,我这次发现的是在c:\windows文件夹下的“win32.exe”文件,木马克星会提醒你是否删除此文件,结果是不能被删除,为什么呢?我就在“文件夹选项”的“查看”面板中勾选“显示系统文件夹内容”、“显示所有文件及文件夹”两个选项,按“确定”按钮。电脑内的所有文件就能完全显示,我再访问c:\windows文件夹,果然在其中找到“win32.exe”文件——文件图标是一个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图标,它被设置成“指读”、“系统”、“存档”文件而起掩饰作用。我尝试直接将其删除,结果仍是无法删除,提示是“系统正在使用,文件处于保护状态”。

3)重启电脑,并按F8进入安全模式,再进入该文件,这时大家将能看到“win32.exe”文件的真实面目——它正是那个大小为260-280k的文件的复本,仍是一个自释放型压缩包,也就是它,每次电脑启动时它均会将内含的病毒注入explorer.exe,iexplore.exe,csrss.exe,lsass.exe等系统进程。最后,当然是删除此文件!

4)再次重启,在安全模式下,点“运行”,输入“regedit”,进入注册表,在“查找”项内输入病毒文件名,这里是“win32.exe”,经过搜索,将所有相关的注册表键值删除。

5)重启电脑,在正常情况下,运行“木马克星”,扫描结果是:无可疑木马。结果证明了我们采取的手段没有错。

另外,对于使用瑞星杀毒软件的朋友,通常在中毒之后,在完全断开网络的情况下启动电脑,如果您打开了瑞星的“开机扫描”功能,那么瑞星是能够截杀被注入后的病毒的,但也同样需要经过上述手法彻底清除病毒。而且在彻底清除后,再次断网启动,您会发现病毒没有了,截杀病毒的通报也不会出现了!

  • 评论列表:
  •  俗野寰鸾
     发布于 2023-03-11 01:48:43  回复该评论
  • 子”这样一类恶性木马,采取了严打的措施,提高病毒库升级周期,加强应急处理流程,而在技术上积极研究对策,最大限度的减少“灰鸽子”给用户带来的危害。 全民黑客时代(2006年-2007年) 2006年,电脑病毒
  •  北槐戏侃
     发布于 2023-03-10 22:07:45  回复该评论
  • 免插入带毒U盘,移动硬盘,数码存储卡中毒。 完全解决方案: 由于灰鸽子本身的隐蔽性很强,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工具,很难发现灰鸽子入侵。那我们如何去发现电脑中已经被植入的灰鸽子病毒呢? 1.
  •  澄萌乙白
     发布于 2023-03-10 18:12:47  回复该评论
  • 子邮件”、“网络下载和浏览”等方式传播的病毒开始大量涌现,互联网安全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已经可以足不出户的工作和学习,SOHO越来越
  •  假欢笑惜
     发布于 2023-03-10 20:41:54  回复该评论
  • 5年,中国互联网化进程飞速发展,大量的商业动作实现了互联网化,电子商务成为普通网民进行消费的选择之一,网络游戏在中国大地全面开花。在这样的年代下,计算机病毒也逐步转向了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大量通过IM(即时通讯软件)传播的木马/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