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谁有各种娱乐台热线电话号码,比如说,回答智力题的,夜话的,心灵疗养的,等等。但是要语音提示的。
2006年10月,近400个内地名人电话号码、私人住址再次曝光网络。继去年“600个明星电话曝光”事件之后,中国娱乐圈再次遭遇令人措手不及的隐私危机。这一次,谁又是始作俑者?他是如何得到这些电话号码的?而还未从去年事件的阵痛中恢复过来的明星们对此又作何反映——
张艺谋 1390100 xxxx
章子怡 1370110 xxxx
徐静蕾(blog) 1390103 xxxx
张惠妹 1370137 xxxx
……
2006年10月18日,一份几乎囊括了内地所有一线大腕名人的名单在《新潮》记者的面前展开,而名单上面的400多个名字后面,都紧跟着电话号码乃至私人住址,记者尝试将其上部分电话与本刊资源相核对,竟发现全部准确。更令我们惊讶之处在于,这份名单上的电话号码竟有相当部分属于明星本人而非经纪人或公司,而向我们提供这份名单的也并非娱乐业同行,而是一位普通的20岁成都女孩向某。
“这份名单是我从一个网站上抄下来的,想向《新潮》求证一下它的准确性。”
400位明星私人电话为何在网站上传播,这又是否只是去年“600个电话”的余波?又或者,再一次更严重的隐私危机已经向中国内地娱乐圈侵袭而来?为弄清其中真相,本刊记者立刻展开深入调查。
名单真伪调查:命中率90%
实际上,该名单提供的明星电话多达400余个,虽然有部分号码记者可以当场确认,但仍有大部分真伪难辨。为确认其真实性,本刊记者尝试拨打了名单上的数十个号码。事实证明,该名单真实性几乎为90%。
不知是否去年电话曝光事件的余威犹在,有将近1/3的明星都将手机设置了接听权限或者转入了秘书台。但仍然有明星接听了记者突如其来的电话,于是,所谓“惊吓”成了主题。
明星集体回应电话泄密事件
愤怒一族 代表人物:邓婕
愤怒指数:5 惊恐指数:2
《新潮》:请问你是邓捷吗?
邓婕:我是。您是哪位?
《新潮》:我是你的影迷
邓婕:……
《新潮》:我是在一家网站公布的明星电话上找到你的电话的。
邓婕(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愤怒):谢谢你的支持,但是你这样已经侵犯了我的隐私,我现在有事,再见。
之所以选择邓婕,是因为在去年的事件中,她就以王熙风的泼辣性格在摄像机镜头前用“混蛋、王八蛋”来“招呼”了将明星电话帖在网络上的传播者。面对第二次相同的事情,邓婕显然已急怒攻心,不愿多言。
在所有打通电话的明星中,姜培琳经纪人的反映最为激烈。据说在去年的电话曝光事件中,姜培琳受到太多污言秽语的骚扰,濒临崩溃。面对电话号码的再度曝光,其经纪人一直在重复:太不负责任了,怎么能这样?并表示,为了不让姜培琳再受到惊吓,这段时间她将保管姜培琳的手机,看骚扰情况再做决定是否更换号码。
惶恐一族 代表人物:陈坤
愤怒指数:3 惊恐指数:4
《新潮》:我是成都媒体的记者。你的电话号码可能继去年之后第二次外泄。
陈坤:只有我的吗?
《新潮》:和上次一样,几乎牵涉到国内所有一线艺人。
陈坤:又是网上传的吗?
《新潮》:是的。
陈坤:网络实在太不安全了。
《新潮》:会立即换号吗?
陈坤:会,立即停用这个号。
名单上周迅、章子怡、黄磊的电话号码均属于其各自的经纪人。面对有可能第二次明星电话号码的全方位曝光,他们的惶恐大于愤怒。一再追问记者是否知晓曝光的具体程序。说到明星的隐私曝光问题,他们都表示各自的艺人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所谓的网络隐私安全仍然是他们在不断追求的,也希望法律能尽快做出规定。
迷茫一族 代表人物:贾樟柯
愤怒指数:4惊恐指数:3
《新潮》:贾老师,我非常喜欢你的电影。
贾樟柯:你是谁?
《新潮》:我是你的影迷。我也是电影学院毕业的。你有新戏吗?我可以来试镜吗?
贾樟柯:你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
《新潮》:网上抄来的。
贾樟柯:网上?网上怎么会有?那我是不是还会接到你同学的很多电话?
让人惊讶的是,一贯看似精明的导演在电话曝光事件中的反映是反常的,也是集体的迷茫。或许是因为明星平常应付各种传闻的机会更多,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深居简出的导演们这时候更显得不知所措。
李少红导演表示,上一次的电话曝光,让她受够了新人不断推销自己的苦恼,完全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当记者挂下电话,两分钟后再打过去时,李少红导演的电话就已经转入了电话留言。
平静一族 代表人物:瞿颖
愤怒指数:2惊恐指数:1
《新潮》:我是你的歌迷,瞿颖,我想问一下,你的新专辑筹备得怎么样了?
瞿颖:还行,已经录了几首了,希望可以尽快发片。
《新潮》:那影视方面呢?会有什么新的剧集吗?
瞿颖:目前还在读剧本。
《新潮》:为什么不问我怎么得到你电话号码的?不害怕像去年一样号码曝光吗?
瞿颖:啊?怎么提到那事了。不过无所谓,电话就是拿来打的嘛。而且打给我的人都是喜欢我的粉丝,我觉得沟通一下没有什么问题。
如此反映的明星,大多是在圈内出了名的好脾气。比如濮存昕,虽然表示这种侵犯人隐私权的行为应该抵制,但对打电话的粉丝持宽容态度,“他们也是好奇。这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好愤怒的。”
然后就是大才女徐静蕾,她通过经济人的电话表示:“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也不会气愤。做艺人,面对任何突发事件,都要好好调整心态。”
名单真实性一经确认,记者随即展开其曝光渠道的调查。调查之中,竟然迷雾重重。娱乐记者泄密?采访本、手机的偶然遗失?甚至于,这一切都是网络黑客的蓄意散播。
经过详细询问,向小姐表示,这份名单她抄下来已有一星期之久。那么,我们不禁心存大大的疑问:为何已经过那么长的时间,这张可以说足以再次引起娱乐圈大震荡的私人电话号码单还未得到广泛甚至疯狂的传播?
向小姐表示,这个公布电话的BBS属于邯郸市某高校论坛,“可能是因为发贴时间是在国庆期间,由于学校放假,跟帖的人数并不多。”但更为奇特的是,向小姐之所以会去搜寻出这个帖子,完全源于一个广告。
“就是濮存昕打的那个‘商务通’电话的广告。这个电话其中的一项功能就是可以将一些电话号码自动屏蔽,你打过去语音直接提示,此号码为空号。而濮存昕在介绍这个功能的作用时就提到一个网站泄露了明星电话号码,电视屏幕上还打出了那个网站的域名,但差不多只有五秒的时间,看得并不清楚。于是我就在‘百度’里按‘商务通、濮存昕、明星电话号码’等关键词搜,结果居然在一个大学的论坛上找到。”
记者立即进入此名为“全国影视明星手机号码一览表”的帖子并根据学校网管的电话号码找到了BBS的管理人,他表示他早已询问过发布这个帖子的学生,并告诉记者此帖乃是转自另一网站。
谁是始作俑者?
打开这个中文名为“CCMOVE移动天使手机论坛”的BBS,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个论坛上提供的电话号码显然更为详尽,将上述大学帖子中缺少的以M—R字母为姓氏开头的名人囊括入内,包括李亚鹏、刘若英、秦海璐等人。
但记者注意到这篇名为“明星号码电话一览表”的帖子后面加了一个“转”(即“转载”之意)字。经过电话询问,我们进入了“江西通联盈讯科技有限公司生活365信息港”,并确认这一明星电话相关帖子乃是由该论坛的“超级版主”——网名为“曾几何时”的网友发布。
记者立即联系该公司“对外合作事务部”。该负责人虽然承认其BBS上确实发表过这一帖子,却一再否认可以联系到其ID为“曾几何时”的发表人。直到记者指出“曾几何时”的等级为“超级版主”,应该为公司内部人员时,该负责人才说“我们试着帮你找找”。
在与记者的第一通电话中,“曾几何时”一口咬定自己是转载某网站里面的相关帖子。可当记者在搜索时发现,帖子发表于10月15日,而“365BBS”中的帖子发表于10月4日,显然“曾几何时”的说法并不成立。
更为巧合的是,网上发布相关帖子的ID为“嘎嘎豆”的人,个人信息中的邮箱地址竟与“曾几何时”的邮箱地址一样。当记者再次致电此人,并道破真相时,“曾几何时”承认:自己就是这次明星电话泄露的发布人。
明星态度:我们不会换号码!
当记者确认泄密渠道之后,于第二日再次致电被泄密的明星时,已经有明星选择了关机、长时间不接听甚至已将号码更改。而“打错了”就已成为了接电话明星的法宝。而大部分选择接听的明星们,则向记者表示他们不会更换手机号码,更向记者吐露其中的为难之处。
危害一:断财路
众所周知,明星与经济公司、演出公司或投资方的主要联络方式还是通过电话确定一些演出和通告。如果更换电话号码,就势必缩小自己的演艺圈子。歌手郑均就明确表示,就算电话号码已外泄并且蔓延,自己也不会换号码,“因为不想因此错过一些很好的演出机会”。
危害二:遭遇骗局
大多数明星并不觉得自己会轻易信人言而受骗,但如果不换号码,也确实要忍受一些莫名其妙的打扰。比如电话欺诈,有人冒充广告公司行骗,或者用电话讹诈。这样就算再不愿意换电话号码也只得妥协了。
危害三:恶意骚扰
影迷、歌迷倒还罢了,就怕好不容易能睡个好觉的时候,却从突然响起的电话里传来幽灵般的声音或是淫词浪语。范冰冰说:“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们必须24小时开机。但去年就有喂一声挂断,或干脆一直打的情况,这种人太缺德了。”
谁动了明星的号码? ——对话泄密人“曾几何时”
《新潮》:你是如何得到如此众多的内地大腕级明星的电话号码?
曾几何时:我是在一次新闻发布会结束的现场捡到的。应该是记者遗留下来的采访本。
《新潮》:能说出具体的时间、地点吗?
曾几何时:就是《夜宴》在上海首映的时候。我恰巧到上海出差,因为很喜欢周迅所以混进记者新闻发布会看她。在散场时,临座记者的采访本被我发现掉在了地上。
《新潮》:你知道他是哪家报社的记者或者是他的名字吗?
曾几何时:知道的话肯定已经还回去了。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随便翻了翻,找到了很多明星的私人电话。
《新潮》:但一般记者的采访本里也不可能记着上400个明星的电话号码。
曾几何时:采访本里大概有100多个,其余的都是我编的。
《新潮》:不会那么巧,我们现有资源比对中正确率如此之高的全是那100多个之中的吧?
曾几何时:呵呵,可能就这么巧。
“黑客”再次参与泄露明星手机号?
再次致电“江西通联盈讯科技有限公司生活365信息港”,负责人一再否认“曾几何时”是其内部人员,至于为何他会是“超级版主”,负责人的说辞是:因为他几乎每天都在BBS上发帖,所以升级迅速。
当记者质疑,如果一个管理公司BBS的负责人连自己的“超级版主”都一无所知,是否有点说不过去时,该负责人才极不情愿地表示,他只知道这个“曾几何时”在一个电脑公司工作,是一个电脑高手。
联想到去年明星电话号码曝光事件中,“黑客泄密”曾经是被怀疑的三大来源之一,难道“黑客”们仍然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吗?记者再次拨通了“曾几何时”的电话号码。
《新潮》:听说你在电脑公司工作。其余的300多个号码是否是你打开了某些经济公司的电脑“后门”所得到的?
曾几何时: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哦。
《新潮》:我们已经与名单上的大部分的明星有过电话联系,这份名单起码有90%的正确率,不可能其余300多个电话是你编的吧?
曾几何时:那也是我的一个师兄给我的。我不知道怎么回事。
《新潮》:你知道去年明星电话号码曝光的事情吗?为什么你还要这样做?
曾几何时:娱乐明星,就该经常娱乐一下大众,我也只是出于好玩的目的罢了。你看我发布这么久,也没看到去年那么大阵仗,这个游戏已经不好玩了。
《新潮》:但网络的传播力是惊人的,说不定明天这份名单就会广为流传?你不觉得这样会给明星带来很多麻烦吗?
曾几何时:最多就是多接几个电话,而且肯定也是喜欢他们的粉丝打的。应该影响不大吧。
《新潮》:你不觉得这样侵犯别人的隐私劝,很没有道德吗?
曾几何时:当明星就是出来混的,这点小代价算什么。(随即挂下电话,并且立即关机)
相关事例链接
1.愁:日本某网站出售艺人手机号及寓所地址
2005年初,日本出现网页公开发售艺人贴身手机号码及寓所地址,深田恭子、广末凉子及优香等当红明星电话号码早非秘密,大把追星族不时致电表达心声,但碍于“发售资料”并未触犯法律,所以无良商人就乘机赚钱,搞得木村拓哉等大明星头痛不已。
2.怒:北京某周刊以地图形式报道明星居住地
某周刊2004年9月一期名为“明星地图”的专题报道中,对居住在北京的部分明星所居住的楼盘,以地图的形式进行报道,围绕楼盘的价格、物业、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在10月18日电影《天下无贼》新闻发布会上,一听到该周刊记者自报家门,冯小刚直斥记者找抽。
3.惊:希尔顿遭遇手机黑客
今年2月,好些名人的电话号码惊现网上,原因是某计算机黑客组织侵入了美国社交名媛帕丽斯?希尔顿的手提电话。导致手机里的电话号码、短消息以及自拍照开始在互联网上疯狂流传。最后,美国联邦调查局接手了这个高科技犯罪案子。但仍有不少明星因此改更换电话号码。
新观点
明星,也该学会保护自己
三个月前,黎明在自家公寓被狗仔连续偷拍了30天;一个月前,TWINS组合中的阿娇在更衣室被狗仔偷拍换衣服的过程。相比之下,我们内地的艺人只是私人电话曝光,似乎已算幸运。
我们不得不提事件的后延。黎明和阿娇在事发之后,都选择向香港电影工作者者总会求助,并险些引起香港娱乐圈举行大游行,而事情的结果,就是登这些不道德照片的周刊被停刊。
但我们内地的艺人呢?在记者询问,会否联名抗议这次事件时,几乎所有的明星都选择了沉默甚至退让。他们找不到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几乎性质相同的事情会连续两年出现。而明星们的不够强硬,只会催生内地真正狗仔的诞生。
接着,本次刊登或转载明星电话号码帖子的三家公司均表示为了提高点击率,他们不会撤掉帖子,对这种不道德行为明显的纵容态度多少让人灰心。网络平台上道德的失落,已是越发明显。
近日,香港保安局向立法会递交了《规管秘密监察或截取通讯的草案》,对偷拍、窃听等行为进行了界定,香港明星多少会从中有所获益。希望内地的娱乐产业也尽快规范化,不然明星也将沦为弱势群体。
揭演艺界乱象明星砸钱刷出天价片酬黑客怎么样?
黑客盗号刷量。
当前演艺圈,不少明星都被誉为“流量担当”。流量关乎人气,更决定身价。然而,近日被公认为重要“流量标签”“引流神器”的某社交网络平台,被曝花钱即可登上“热搜话题榜”,引发网络关注。
在影视领域,通过互联网手段雇佣“水军”“刷流量”等方式进行“流量造假”,已经对诚信声誉、评价标准等行业基础因素构成严重破坏和干扰。
目前“流量造假”的服务依然普遍存在,且十分易得。这使得影视制作方、播出平台、艺人、广告商等方面实施或默许“流量假造”的动机,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更趋强烈。
这是一个粉丝经济的时代,粉丝的关注可以带来超高的身价、丰厚的回 报,这也就成了整个演艺界不惜通过“刷流量”等手段博取眼球的内在动因。 新华社发 闫珉摄
一掷百万“刷流量”,真人“水军”成主流
2017年上半年,有媒体报道,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创下全网309亿播放量纪录,且最多时一天内播放量增加14亿。随后,电视剧《孤芳不自赏》被指“买水军刷好评,做完后赖账”,大量“水军”在论坛、豆瓣刷屏“讨薪”。“刷流量”产业链由此曝光在公众视野当中
在淘宝平台分别搜索“流量”“点击量”“微信”等关键词及其组合后发现,大量“刷流量”店铺依然存在。简单浏览,这些网店主要以“推广”为名,从事统称为“刷流量”的业务。据网页介绍显示,这些店铺的成交量由几单到数千单不等。
据一些商户介绍,所谓“刷流量”,就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俗称“水军”)有偿增加对网站、网页、视频、社交媒体信息等各种对象的访问量、浏览量、点击量、回复量等。比如,通过“水军”刷高某网络播出平台上影视作品的观看量、某条微博的转评和点赞量、某场网络直播的观看人数等。
“当前,‘水军’分成技术型和人工型两种。”曾从事“水军”业务,“技术型水军”通过写代码、开发软件等方法寻找网络平台漏洞,或通过自动化程序同时操控大量手机端、电脑端注册账号来实现“刷流量”的目的。
一家名为“深度网站流量ip关键词搜索pv点击率排名优化SEO推广浏览访问量uv”的商户,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办公场所的照片。
照片中,比家电卖场中密度更大、数量更多、排列整齐的手机阵容,令记者印象深刻。目测照片展示的一层办公区中,至少有近千部手机。商户告诉记者,工作人员会通过特制软件,操控这些手机完成各类“刷务”。
有些极端的情况下,还会通过“黑客”手段,批量盗取他人闲置或使用率较低的账号进行远程操作。在账号主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他们的账号观看视频、点击网页或与某些社交媒体账号互动。
据调查,近年来,随着各类平台对自身技术系统与员工管理等多面实施“堵漏”,“技术型水军”由于操作难度上升、效果下降,已渐渐成为支流。“现在用软件程序刷出来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平台检测出来并且过滤,而且也缺少个性化的内容”,李华说,现在业界主流是打出“真人刷流量”招牌的“人工型水军”。
“找我们不是帮您刷流量,而是几十万会员在帮您做推广。”这是一家自称“每一个网络流量都来自真实人工访问”的网店在业务介绍中加粗标黑的内容。这个网店另一个同样显著标识出内容是“八年老店”。
与“技术型水军”相比,其特点是“劳动力密集”——人多。一个“水军”公司通常能够调动成百上千甚至数万的真人“水军”。他们成分复杂,但通常以两大类为主:一类是大学生,另一类是以此为业的“职业水军”。他们的工作是每天不断地亲手用不同的手机号、不同邮箱注册各类平台账号,然后根据自己“上线”的要求完成点击、观看、评论、回复等操作。
因为是真人操作,这类“水军”较难被技术手段识别。特别受雇主青睐的,还有他们可以完成各种“定制版”的互动任务。而比起纯技术操作出来的点赞或评论,被称为“精品评论”的“手工制作”,价格要贵出五到十倍:一个普通点赞的平均价格是5毛,而一条“精品评论”目前至少是5元。
平台卖榜标高价,明星买榜撑片酬
然而,巨大的投入对于经纪公司和艺人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收入。以某作品不多但人气“火爆”的“流量小花”为例,多名影视界资深从业人员都向记者透露,她以“刷流量”为生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但是该艺人一部电影的片酬是5000万元起步,一集电视剧的起步片酬则是500万元。
“当前,我国演员片酬档位的主要标准是演技水平和流量号召力,其中流量号召力对投资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而现实中大量出现“流量里有黄金屋,流量里有千钟粟”等“流量封神”的实例,也越来越刺激各方面对“粉丝经济”的迷信和盲从。记者了解到,那些拥有“一线”“超一线”名号,却没有“流量”支撑的艺人,同比薪酬只有“流量担当”的1/3,甚至1/10。
找一些著名黑客的故事!
世界十大黑客
十大超级老牌黑客之:李纳斯
Linux这部史诗发端于赫尔辛基。似乎天下的黑客都在为自己的生命创作源程序,李纳斯也不例外。他的家就在离市中心不远的Kalevagatan(与卡勒瓦拉很相近)大街。这是一个19世纪的建筑与现代化平房交相呼应的地方。李纳斯与妻子住在这里。他的家很像是大学生的集体宿舍,楼梯下总放着一排排自行车。
李纳斯本人看起来就像一名学生,而不像道士。他中等身材,浅褐色头发,蓝眼睛,目光透过镜片直直地射向你,只有浓密的眉毛是黑色的,衬着一张孩子气的脸庞。他的房间四周排列着许多书籍,里面布满了油画和各种装饰品,相当低廉的窗帘,两把扶手椅之间挂着发干的鳄鱼皮,房间里还有两只目空一切的猫和几台计算机:三台PC,一台Power Mac,还有三台从DEC借来的基于Alpha芯片的微机。它们不起眼地布置在房间的角落中。另外一样很有意思的东西不易察觉:那是一根将计算机连到缁安遄�牡枷撸�馐峭ㄏ蚧チ��?56K的专线,由当地的一家ISP安装并承担费用,它是对这位Linux道士的象征性奖励。
主要成就:好像是谈论梦想,又好像是“X档案”中的一段情节。一个21岁的芬兰大学生,在学生宿舍里写了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Linux,然后公布于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程序员为之增补、修改和传播,短短几年就拥有了1000多万的用户,成为地球上成长最快的软件。李纳斯.托沃兹(Linus Torvalds),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电脑程序员、黑客。Linux内核的发明人及该计划的合作者。托瓦兹利用个人时间及器材创造出了这套当今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内核之一。使自由软件从产业思想运动演变成为市场商业运动,从此改变了软件产业,乃至IT产业的面貌。
十大老牌黑客之:沃兹尼克
在硅谷,一个人要赢得好名声远比赢得大把的钱财要困难得多。因为财富是声名鹊起的基本条件。而要赢得财富,就必须勾心斗角,逐利而去。因此无论是苹果的乔布斯、Oracle的埃里森还是英特尔的葛鲁夫,都只能在当地获得毁誉参半的名声。但是,如果在硅谷还有唯一一位大家公认的“好人”,那么这个人肯定非沃兹莫属。
这位当年的技术天才,淡泊名利,性格纯朴,早早离开了热闹的中心。这也注定了他必然与计算机业沿着不同的路线,书写各自的历史。现在,昔日的战友乔布斯又在叱诧风云,而他则过着自己安静的生活。
十大超级老牌黑客:丹尼斯.利奇和肯.汤普生
不可思议的是,当初这个操作系统的诞生,并不是为了把它推向市场,甚至不是为了让更多人使用,而仅仅是作者为了便于自己使用,而且初衷是为了自己更方便地玩游戏。连Unix这个别扭的名字,也是对早期一个名为Multics操作系统开玩笑的称呼。在后来的获奖答谢中,作者之一的丹尼斯.里奇坦然说:“我们的目的是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工作环境,当然也希望大家都能喜欢它”。
然而,在这不经意间,奇迹诞生了,再一次验证了IT业的创新往往是兴趣,而不是大把大把的金钱使然。经过10年的内部使用,于70年代中期开始。Unix第一次公诸于世,就慢慢走向成功,震动整个计算机业。1969年开始工作时,里奇和汤普生根本没有想过要掀起业界的狂热,在1974年以前,他们甚至没有发表过任何关于项目的消息。而当Unix露面时,他们还惊奇于会引起如此大的兴趣。他们并没有积极推销,大学、研究机构可以免费使用,而且还提供源代码。
主要成就:贝尔实验室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工作组的创造力的推进剂。里奇和汤普森在1969年创造了UNIX, UNIX是小型机上的一个一流的开放操作系统,它能帮助用户完成普通计算、文字处理、联网,很快成为一个标准的语言。
鲜为人知的事实:由汤普森和他的贝尔实验室的同事罗布.派克(Rob Pike)创造的Plan 9,是由UNIX衍生的下一代操作系统
十大老牌黑客之:斯托曼
主要成就:老牌黑客。1971年,斯托曼在街上找到一份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工作。当时他是哈佛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后来,斯托曼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打破了软件是私有财产的概念。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1969年在IBM纽约科学中心,时值16岁。自己独特的黑客工具:在上世纪80年代,斯托曼不拿MIT的薪水但继续在其中的一个办公室工作。在那里他创造了一个新的操作系统GNU--GNU是"GNU’s Not Unix"的缩写。鲜为人知的事实:曾获得麦克阿瑟基金24万美元天才奖。
十大老牌黑客之:约翰.德拉浦
主要成就:发现了使用(“嘎吱嘎吱船长”牌的)麦片盒里作为奖品的哨子(向电话话筒吹声)可以免费打(长途)电话。Cap’n Crunch给几代黑客引入了“盗用电话线路”打(长途)电话的辉煌思想。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青少年时期,试图使投币式公用电话确信得到他的硬币和接通他的电话。
自己独特的工具:嘎吱嘎吱船长牌的麦片盒里的玩具口哨,能够产生2600赫兹的音调,这是(让电话系统)开启一个(电话)呼出的蓝匣子(用这种装置侵入电话系统),用户就也可以免费地打(长途)电话。(随后的奥斯卡梅耶韦纳Oscar Meyer weiner口哨也曾一度获得电话飞客们的青睐)
十大超级老牌黑客之:米特尼克
主要成就:他是第一个在美国联邦调查局“悬赏捉拿”海报上露面的黑客。他由于只有十几岁,但却网络犯罪行为不断,所以他被人称为是“迷失在网络世界的小男孩”。
米特尼克的圣诞礼物来自联邦通信管理局(FCC)。FCC决定,恢复米特尼克的业余无线电执照。从13岁起,无线电就是米特尼克的爱好之一。现在,他仍然用自制电台和朋友通话。他认为,正是这一爱好引发了他对计算机黑客这个行当的兴趣。不过,这份执照恢复得也并不轻松,他必须交付高达16,000美元的罚款。“这是世界上最贵的一份业余无线电执照,米特尼克说,‘不过我仍然很高兴。’”
十大超级老牌黑客之:雷蒙德
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运动都需要一个理论家,需要一份纲领性的文献,起到真正的“画龙点睛”的神效。除了架构极具思辩力和逻辑性的理论体系,更需要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为同行者的士气传递极具煽动性的烈焰。目前,这场正在颠覆软件业传统商业模式的自由软件运动也不例外。自由软件精神领袖当然是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脱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尔曼缺乏著书立作的能力。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脱颖而出,担当了这个角色。如今,他已经成为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论家,不可动摇。
雷蒙的策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认为,1998年Mozilla的发布主要归功于他。大多数黑客和主流观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将开放源代码的理念成功地带到了华尔街。但是也有批评他的声音:有一些黑客认为他利用这些机会为自己打广告,而他对理查德.斯托曼和自由软件基金会的理想主义所进行的批评,以及所采取的更务实、更符合市场口味的线路,也曾经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对立。
十大超级老牌黑客之:卡普尔
1971年,卡普尔从耶鲁大学毕业。在校期间,他专修心理学、语言学以及计算机学科。也就是在这时他开始对计算机萌生兴趣。他继续到研究生院深造。20世纪60年代,退学是许多人的一个选择。只靠知识的皮毛,你也能过日子。那些年里,卡普尔1年可以挣1.2万美元。他漫无目标地在游荡,正如他后来描绘自己这一时期的生活时所说,他成了一个“有知识的吉普赛人”。
主要成就:在80年代中期,卡普尔与盖茨是美国软件业的双子星。1982年创办Lotus公司,并担任CEO。推出个人电脑“杀手级应用”软件Lotus1-2-3,1985年,Lotus员工已达千人,是当时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直到1988年4月,微软才超过Lotus,成为头号软件公司。卡普尔发起创办的电子边疆基金会(EFF),维护黑客利益,被称为是计算机业的美国公民自由协会(ACLU)。卡普尔也因此成为80年代和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人物和黑客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卡普尔是硅谷黑客理念的真正体现:反对公司、不裱�髁骶�瘛⒏挥写丛臁⒊缟谐鍪馈8谴脑蚴窍执�诳偷奶逑郑�肟ㄆ斩�纬上拭鞫哉铡8谴氖欠椿�降男は瘢���郧浚��秩胧溃�非罄�妫��墓�疽惨匝怪谱杂啥�晒Γ�霾�舐�⒈孔尽⒋看庖陨桃登��牟�贰S胨�啾龋�ㄆ斩��且晃幻窦涞挠⑿邸6�谴脑蚴侵髁魃缁岬挠⑿邸?/P
十大超级老牌黑客:莫里斯
主要成就:这位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隶属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首席科学家的儿子,康奈尔大学的高材生,在1988年的第一次工作过程中戏剧性地散播出了网络蠕虫病毒后,“Hacker”一词开始在英语中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在此次的事故中成千上万的电脑收到了影响,并导致了部分电脑崩溃。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在家里。莫里斯的父亲曾从NSA带回把一台原始的神秘的密码机器到家里。它成为一家人的谈资。
1988年冬天,正在康乃尔大学攻读的莫里斯,把一个被称为“蠕虫”的电脑病毒送进了美国最大的电脑网络--互联网。1988年11月2日下午5点,互联网的管理人员首次发现网络有不明入侵者。它们仿佛是网络中的超级间谍,狡猾地不断截取用户口令等网络中的“机密文件”,利用这些口令欺骗网络中的“哨兵”,长驱直入互联网中的用户电脑。入侵得手,立即反客为主,并闪电般地自我复制,抢占地盘。
当警方已侦破这一案件并认定莫里斯是闯下弥天大祸的“作者”时,纽约州法庭却迟迟难以对他定罪。在当时,对制造电脑病毒事件这类行为定罪,还是世界性的难题。前苏联在1987年曾发生过汽车厂的电脑人员用病毒破坏生产线的事件,法庭只能用“流氓罪”草草了事。
1990年5月5日,纽约地方法庭根据罗伯特.莫里斯设计病毒程序,造成包括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军事基地和主要大学的计算机停止运行的重大事故,判处莫里斯三年缓刑,罚款一万美金,义务为新区服务400小时。莫里斯事件震惊了美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而比事件影响更大、更深远的是:黑客从此真正变黑,黑客伦理失去约束,黑客传统开始中断。大众对黑客的印象永远不可能回复。而且,计算机病毒从此步入主流。、
注:匿迹 希望称为第1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