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失控是不是抄袭
- 2、汽车也会被黑客控制?
- 3、科技失控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 4、失控的作者简介
- 5、黑客是什么啊?
失控是不是抄袭
失控不是抄袭,是原创。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作者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
内容简介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这是一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这是一本诞生于1994年的关于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它曾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
它被《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称作“过去十年,公认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这部《失控》(Out of Control),在经过一年多的翻译之后,终由新星出版社推出中文版。
汽车也会被黑客控制?
如果有一天,你高速行驶在路上,突然发现方向盘不受你的控制,并且猛然转向一边;再或者你的车行驶中突然制动失效,你可曾想过后果?这些情景可不是美国大片中的电影情节,而是黑客通过远程控制车辆后造成车辆失控的情形。
前几日看到一条新闻,是说美国黑帽安全技术大会上,两位美国专家可以通过黑客技术,实现通过远程控制操作导致车辆失控。看了这篇文章后,笔者好生恐惧,特别请教了易车问答专家团队的董建刚和冯冕两位专家(以下简称董老师和冯老师),请他们来给大家普及一下车联网时代黑客的知识。
【什么叫车联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有个疑惑,你不直接说专家的硬货,没事聊什么车联网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笔者先卖个关子,因为这两个如果我不交代明白,后面董老师和冯老师那接地气的高大上回答,你准保看不明白!
车联网概念引申自物联网,根据行业背景不同,对车联网的定义也不尽相同。随着车联网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根据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例如沃尔沃SENSUS、凯迪拉克的CUE等)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 简称IVI),是采用车载专用中央处理器,基于车身总线系统和互联网服务,形成的车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IVI能够实现包括三维导航、实时路况、IPTV、辅助驾驶、故障检测、车辆信息、车身控制、移动办公、无线通讯、基于在线的娱乐功能及TSP服务等一系列应用,极大的提升的车辆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黑客怎样控制车辆? 】
黑客是怎样控制我们的车辆呢?相信很多人都有跟编辑有一样的疑惑,单就这个问题,冯老师表示:黑客控制车辆的手段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三种途径:
一、通过车载的无线通讯系统,如WI-FI、蓝牙、无钥匙一键启动和某些整车厂商自有的车载通讯定位系统。
二、通过车载移动网络系统,应用最多的如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三、通过某些车型的自动泊车、自动防追尾距离探测器、车道变化盲区探测器等。
【所有车都可以被控制吗?】
董老师表示:现在的电喷车都有行车电脑,但是被黑客控制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有局限性的。首先,有行车电脑并不会被“黑”,被黑的前提一定是远程的。而远程功能一定建立在开放性通讯及无线传输或SSID的功能上的。所以矛盾点也出来了,要想充分利用全球的网络资源,一定是采用国际通用的通讯协议和通用技术,就像当前的JAVA技术,来源于SUN公司早期的协议规范,而采用通用成熟的技术,一般就相当于公布了源代码。所以,不良软件便会通过通用源代码威胁到车辆系统。
需要提示的是,汽车的动力电脑和行车电脑目前并不具备远程功能,即使目前部分高端车型上装备的,也只是通过GPS进行的受字节控制的文本,并不能产生太多的不良作用,真正会被黑的载体是汽车今后会普遍采用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只有这样,才有无尽的资源被车主使用,也会有更多的功能被添加进娱乐系统。包括汽车管家,旅行伴聊,导航,或更加智能的人机对话功能。所以,目前看,只有装备了智能娱乐系统的汽车,才存在风险。
【蓝牙、WIFI等设备的加入是否意味着被黑更容易?】
董老师的观点是肯定的。他举例说,就像是汽车本身的发展一样。理论上说功能越多越先进,出现故障的几率越大,道理是一样的。但蓝牙不容易被侵入,一是距离上有约束条件,仅10米左右,二是蓝牙协议约定,只能是一对一通讯,且需要许可方能接入。所以它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但会存在一定潜在风险。
如果说蓝牙还是潜在风险,那么WIFI技术就是可以随时、随意的侵入的技术,因为WIFI协议是公开的,且一般对距离要求不太严格,只是发射功率的问题。包括有些不怀好意的WIFI,其功率甚至大于中国移动和联通,让手机无法实现正常通讯,并强行侵入,这方面技术是成熟的,其来源是军事上的电磁战。综合来说,更多智能的车载设备的加入,的确给黑客提供了更多攻击的可能性。
【黑客控制一个车辆,是否意味可以控制同品牌同型号所有车型?】
相信不少网友都会担心这个问题,那就是破解了一个车辆,是否相当于破解了全部同型号车辆?就这个问题专家表示:因为汽车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大同小异,加之现在整车厂商越来越多的将平台概念应用到车型的开发当中,在同一平台上衍生出很多不同的车型,这些车型的行车电脑的基本程序和参数是一样的,理论上讲如果黑客成功的控制了同平台或者同品牌的一辆车,就意味着可以采用相同的技术手段控制其他使用相同程序行车电脑的车辆。
研发机构不会允许黑客随意控制汽车安全的情况发生,厂商是有一定安全机制的,包括增加使用角色权限等等。编辑也觉得大家不必过分担心,道理就跟现在的电脑操作系统一样,研发人员会不停的生产补丁来堵上可能给黑客提供机会的漏洞,这个过程就是个双方博弈的过程,我们消费者是无法掌控的。
【黑客遥控汽车离我们是否遥远?是否可以预防?】
随着蓝牙、WI-FI、一键启动无钥匙进入、自动泊车、无线胎压监测、随速电子转向助力、道路自适应校正、自动防追尾、车道变化盲区警示等系统在汽车上的普及应用,黑客遥控汽车离我们越来越近。
至于如何预防,专家认为:我们是无法阻止技术进步的,肯定会有少数人把技术用在不良的地方,就像任何地方都存在犯罪一样,无法杜绝。而且作为普通消费者而言,对车辆的认知基本都是局限于安全驾驶和一般的保养维护的层面。对于汽车黑客和车载的各种无线和有线的电子控制系统这两种专业性极强的领域,从目前的形式看,依靠消费者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防范是不现实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高明的黑客也是要利用汽车的系统漏洞,来进行对车辆的攻击和控制的。防范汽车黑客攻击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整车厂商强化对车辆各系统的安全预防措施,未雨绸缪和亡羊补牢都不失为整车厂商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当然我们在日常的用车中,也要注意用车的安全,这点同样也很重要。
不知道大家看完专家的解读后,是否对车联网时代的黑客有了新的认知?编辑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如何正确对待和提升防护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科技失控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其实就我们目前来看,科技失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也是我们没办法去验证的我们只能作为探讨和猜测。只能对科技进行思考与认知,毕竟未来谁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未来变成什么样,我们也难以预料。
当我们谈起科技时,我们应该怎么面对?
我们现在的生活技术简直超乎寻常。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进化、再从上古世纪到古代、再从古代到近代、近代到现代、每一次技术性的革命都给我们带来生活上的改变,科技技术带给人类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技术的潜力也令人惊叹,令人畏惧。也会给我们带来科技上的后遗症。
从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到现在,我们人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科技大变革。拥有了科技,拥有了科学,人类能改变自然,改变自己的生命。不仅改变着精神文明,还改变了生活方式。
让我们了解科技失控最多的也许就是美国的科幻片,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从好莱坞经典科幻片《星球大战》到《终结者》再到《机械战警》或者《黑客帝国》都一直警醒,提醒着人们科技未来有一天会失控。也许我们地球的主人会变成机器人,克隆人等一些未知生物。
随着近些年火热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高速发展,未来五到十年,应该有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在这种人工智能研究方面,我们人类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很多。
如果一旦科技失控;人工智能给我们人类呈现的就是一种灾难!机器人会逐渐接替我们人类工作。有可能会奴役人类,杀死人类屠害我们同胞……这些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假如真有这么一天的话我认为所以人类创造的科技在前,科技改变人类在后,始终是人类改变了人类。
科技带来的后果是利是弊,我们几乎无法做出预知做出判断。只能由我们的后人去创造管理,我们无法做出改变,也无法不去创造科技。所以管理好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最后我想说: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样的文明,什么样的高度,主宰未来世界的还是我们人类。
失控的作者简介
凯文·凯利(Kevin Kelly,1952~,人们亲切地称他为 KK),他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连线》杂志的总编克里斯·安德森、《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少数派报告》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参与创办了《连线》杂志、发起第一届黑客大会、创作《失控》……;他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他与马化腾在2012年有一段尖端对话,他是——凯文·凯利 《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在创办《连线》之前,是《全球概览》杂志(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1984年,KK发起了第一届黑客大会(Hackers Conference)。他的文章还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
凯文·凯利被看作是“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之为“游侠”(maverick)。
黑客是什么啊?
★ 黑客:
HACKER(黑客)一词来自于英语HACK(砍),它的普遍含义是电脑系统的非法入侵者。
黑客起源于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里聚集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精通计算机科学及相关的科学,具备了良好的科学素质。这些人在实验室中经常研究或是开发出许多新的具有开创意义的产品或是技术。而且一大群天才们都这么做,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他们以进入他人防范严密的计算机系统为生活的一大乐趣,并以此来评定自身的价值,而且,逐渐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就是黑客文化。可以这样说,真正的黑客文化是创造与进攻,是自由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结合。不停地创造,不停地证明自己,但绝不轻易破坏——这就是真正的黑客永恒的准则。
★ 可恶的“坏”黑客:
可是现在很多黑客却成了真正的电脑入侵者与破坏者,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1993年底,中科院高能所就发现有“黑客”侵入现象,某用户的权限被升级为超级权限。当系统管理员跟踪时,被其报复。
1994年,美国一位14岁的小孩通过互联网闯入中科院网络中心和清华的主机,并向我方系统管理员提出警告。
1996年,高能所再次遭到“黑客”入侵,私自在高能所主机上建立了几十个帐户,经追踪发现是国内某拨号上网的用户。
同期,国内某ISP发现“黑客”侵入其主服务器并删改其帐号管理文件,造成数百人无法正常使用。
1997年,中科院网络中心的主页面被“黑客”用魔鬼图替换。
进入1998年,黑客入侵活动日益猖獗,国内各大网络几乎都不同程度地遭到黑客的攻击:
2月,广州视聆通被黑客多次入侵,造成4小时的系统失控;
4月,贵州信息港被黑客入侵,主页被一幅淫秽图片替换;
5月,大连ChinaNET节点被入侵,用户口令被盗;
6月,上海热线被侵入,多台服务器的管理员口令被盗,数百个用户和工作人员的账号和密码被窃取;
7月,江西169网被黑客攻击,造成该网3天内中断网络运行2次达30个小时,工程验收推迟20天;
同期,上海某证券系统被黑客入侵;
8月,印尼事件激起中国黑客集体入侵印尼网点,造成印尼多个网站瘫痪,但与此同时,中国的部分站点遭到印尼黑客的报复; 同期,西安某银行系统被黑客入侵后,提走80.6万元现金。
9月,扬州某银行被黑客攻击,利用虚存帐号提走26万元现金。
……
他们或者修改网页进行恶作剧或流言恐吓;或者破坏系统程序或施放病毒使系统陷入瘫痪;或者盗用服务器磁盘空间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或兴趣站点,传播黄色、反动信息;或者窃取政治、军事、商业秘密;或者进行电子邮件 骚扰;或者转移资金帐户,窃取金钱。从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黑客群体,对国内的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网络构成极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