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评价《超体》这个电影?
还可以吧就是有点深,那就来说说吧
《超体》不是好莱坞片,但充满了好莱坞气质。在美国它已夺得了多周票房冠军,中国尚未上映时它的全球票房已超4亿。而《超体》最大的魅力不在于它所讲述天马行空的故事,而是强大的精神内涵。
超体所展现的含义和对修行者所解释的世界是无穷的和充满能量的。所以我建议那些修行中的人去看这部电影然后去体会电影作者对世界的理解。
Lucy强行闯进手术室让医生帮她取出身体里的CPH4,Lucy给她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她说她能感受到风、空气和自己身上的细胞,她感受到了脑袋里面的每个细胞都在跳动,并且找到了内心深处的记忆(有些记忆甚至是她1岁的),她感谢母亲当时不停的亲她,她深深地感觉到了父母对她的爱。
大家觉的那,可以在评论中发表一下自己观点。
《超体》是个什么体(影评)
作为一部科幻片,《超体》似乎并不并不急于表达什么思想或者给观众一个哲学,它运用了好莱坞商业片的很多经典元素,用碎片化的的情节来剪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没有《云图》表现末日世界的深刻;从人性揭示的角度看,也没有《终结者2018》的细致;从制作手法的角度看,它也没有《阿凡达》的精细与资本的投入。然而《超体》在科幻商业片已经式微的当下,依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就是源于它力图在故事中表达对生命体的看法。
科幻片从一开始对机器的崇拜转而表达对机器的恐惧,进而表达对机器智慧的担忧和同情,这方面,《机器查理》是难得的精品。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幻片终于找到了另一个表达的途径,从开始的星际战争到冲动穿越再到前不久轰动一时的《星际空间》和《地心引力》,都试图表达对生命、爱情、人性的深度挖掘。在这样剧烈的竞争环境之中,《超体》想表达自己从而独树一帜,其难度可想而知。于是,就看到《超体》导演试图突破的尝试。
如果说爱情是故事片永恒的主题,那么科幻片离不了的根就在于生命。与其他科幻片相比,《超体》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把生命看作个体的、独立的生命来看,而是看作了一个整体。这种对生命的关照方式迥异于西方的思想特点,带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中有意识地加入了女主对母亲的情感元素,同时淡化了爱情的情感元素,这一点,既不同于《云图》中爱与牺牲的纠结,也不同于《黑客帝国》中爱情加殉道者的构思,更不同于《遗落战境》中反思爱情的荒诞。《超体》东方式的思维决定了它表达时的含蓄,同时也决定了它把生命作为一个生命体而不是个体生命来解读的视角。
所以,如果非要给《超体》进行主题角度的定位,那么它就是表达生命的本质就在于信息的传递。
然而每一个观众都不是从这个角度去看一部影片。电影,是一种需要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它更多地带给观众的是震撼而不是思考。作为一部商业片,尤其如此。这方面,《超体》的表达有些不尽人意。画面的构图与色彩,动作的衔接与切换,故事的推演与镜头的运用,远不比《云图》,近不比《阿凡达》。我觉得,《云图》已经把科幻片的色彩运用到了极致,当下包括将来一段时间很难有影片能够超越。从叙事的角度看,《超体》显示出一种叙事上的粗略,太缺少打动人心的细节而多了些概念化的情节,甚至有时候或许是为了加入一些黑色幽默而使故事本身受到了削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结论是,《超体》在主题方面可以算四星,而在电影语言的运用方面,勉强可以算三星,如果说到故事,那只能是一星了。
《超体》这部电影讲了什么?
居住在台北的年轻女子露西,被迫成为“人体快递”, 胃里被黑帮植入一种新式毒品CPH4,在一次被暴打后,新式毒品CPH4在体内侧漏,融入血液,导致露西全身细胞受到药物激发,大脑开发超越了一般人所拥有的十个百分点,逐渐向着20%,40%,80%甚至100%进发。从而使她意外拥有了用意念便可控制周围物体的超能力,比如预见未来、用意念移动物品、消除痛感、瞬间变身等。大脑的不断开发牵动了身体向“超人类”发展,她能控制自己的外表(细胞裂变重组),控制他人,控制物品(所谓的意念控物),控制元素,在终极的刹那,她能够控制时间。
她的顽强反抗和逃脱也因此引起非法组织的追杀,在调查非法组织并与之斗争的同时、在挽救生命、寻找真相的道路的过程中,露西从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忍、勇敢的超级女英雄。最后由于细胞过度活跃,无法支撑她以“人”这一形态继续存活,于是露西越过时间,回到了宇宙形成的最初起源状态。
《超体》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电影只有80分钟,一般而言这种描述深邃命题的电影,编导们恨不得搞到3、4个小时的片长,才能讲清电影中的观点。而本片效果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打算深入一个硬科幻理念却同时还不忘娱乐和商业的混合体。电影究竟打算探索科幻概念,还是拍成一部娱乐大片,起码在我看来是比较稀里糊涂的。但这里却是吕克贝松的特点,当年他搞《第五元素》的时候,土、气、水、火四大元素,混合一起可以产生出第五元素,那就是人类。主题更加深邃,对生命的深度和感知的人性在电影里都有深入讨论,但表面上还是一部视觉五光十色的商业大片。 因此而言,吕克贝松这种习惯也许让很多观众很难适应,《第五元素》当时也是很多争议,被认为是不伦不类,当你打算静下心来探讨一个高概念的科幻,却发现在大量动作场面、视觉效果中很难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第五元素》深化主题的地方在于开场和结尾,《超体》也是一样,开场的人猿与结尾呼应,还有Lucy与摩根结尾的对话,其余部分就是大量商业元素的包装。 不可否认,影史上的经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等片,在商业上是失败的,因此很多导演都不打算将科幻主题的深入探讨与商业结合起来,要么不要商业纯粹玩科幻意识流,要么单一的注重商业效果,影史上能做到商业与科幻意识流并重的,除去《黑客帝国》就要属于吕克贝松了。沃卓斯基姐弟《黑客》之后几部科幻片商业效果也不佳,吕克贝松则是鱼与熊掌都想要,也有争议性,《超体》与《第五元素》一样,就看观众看到的是哪部分,抱着看特效大片的观众,在本片视觉效果下会发现一个脑洞很大的故事,而打算钻研片中高概念科幻理念的则会觉得电影很酷。因此争议性是一定的,傻小子看画儿,一样儿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