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接单的黑客网站

黑客接单的网站,黑客网站,黑客技术,破解密码,破解技术

木马病毒的真实事件(木马病毒的发作)

本文目录一览:

有谁知道是因为计算机病毒引起的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案例

“MSN性感鸡”,网络提前遭遇“禽流感”

2005年,禽流感席卷全球,让人闻鸡色变。而网络上的“禽流感”更是早于现实,从2月3日开始,席卷全球互联网。

2月3日上午,金山、瑞星、江民等国内多家安全软件厂家,接到大量MSN用户中毒信息,一个名为“MSN性感鸡”的病毒迅速在互联网上疯狂传播。msn用户感染后会向所有好友发送病毒文件。MSN性感鸡除了利用MSN向外界发送病毒文件、消耗系统资源外,还会在中毒电脑里放置后门程序,使黑客可以远程控制该电脑,从而使用户面临极大的安全威胁。

在相对平静的2005年网络环境中,“MSN性感鸡”造成危害最严重的一个病毒。随着各大门户网站的即时通讯工具的推出,以及金山加加、盛大圈圈等的加入,病毒制造者利用IM(即时通讯工具)做为传播,已经成为了病毒传播的首选方式。金山毒霸反病毒服务中心整个2005年接到的感染报告中,通过IM工具传播的病毒高达270万次,排在所有病毒之首。这也使的国内IM厂家高度重视,腾讯推出的QQ2005,就在业界率先与杀毒厂商合作,与金山公司合作推出了国际首创的“QQ安全中心”。

金融机构成为网络钓鱼最青睐对象

2005年,美国超过300万的信用卡用户资料外斜,导致用户财产损失,同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成为黑客们模仿的对象,设计了类似的网页,通过网络钓鱼的形式获取利益。这一现象在2005年以平均每个月73%的数字增长,使很多用户对于网络交易的信心大减。导致年底各家银行对于网络交易安全提高重视。

针这些对愈演愈烈的网上银行诈骗事件,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30日向社会公布《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对银行从事电子支付活动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对银行针对不同客户在电子支付类型、单笔支付金额和每日累计支付金额等方面作出合理限制。

各杀毒厂家纷纷披露主动防御计划反病毒欲改被动劣势

5月,业界一条以“网络安全惊曝黑幕”为题的报道,在原本还算平静的网络安全行业搅起千层巨浪。这篇报道毫不客气地将杀毒软件比做“过期药”,更将信息安全厂商们斥之为贩卖“过期药”的贩子。随后,国内著名信息安全厂商金山公司对外宣布,其杀毒软件“主动防御(ADP)”业已完成第二层(网络自防御)计划,并且证实该计划已经应用到当天发布的金山毒霸2005中小企业版当中。至此,包括金山、瑞星在内的国内主流信息安全厂商均做出高调反应,表明中国的信息安全厂商正试图扭转在与病毒竞争中长期被动的局面。

“主动防御”更像是一个贴身的保镖,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监视着周围的可疑人物,让危险总能在最后一刻之前化解。“主动防御”以事实为依据,掌握用户计算机真实的安全状况,在用户还没有意识到之前,能给予用户更多的提示与建议,帮助用户构筑专家级水准的计算机安全防线。它是传统杀毒软件的超集,虽然它也需要传统方法的补充,但它的理念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杀毒,而是全面保护用户计算机的安全。它是安全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

流氓软件引起公愤,人人喊打

6月21日,北京市网络行业协会联合新浪、搜狐、金山、瑞星等16家网络和软件企业联合起草了《软件产品行为安全自律公约》,联合承诺共同防范“流氓软件”带给网民的麻烦。随后,在北京市网络行业协会的网站上,接受网民的投诉,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与投诉。7月11日,网络行业协会根据网民的投诉,点名公布了10家流氓软件名单,包括了3721、淘宝、e趣、DUDU等家加知名软件。

2005年,间谍软件已经大面积闯入了我们的网络生活中。间谍软件从以前单一的收集用户信息和盗取有价账号等方式扩展到恶意广告。恶意广告的典型特征为:悄悄安装;不易卸载;保护自己使用低层技术与多种软件冲突;随时随地弹出骚扰广告。而目前在国内用户被侵扰最多的间谍软件就是恶意广告和盗号木马。90%以上的网民都直间或间接的受到此类间谍软件的侵扰。

狙击波,与时间赛跑的病毒

8月15日,金山公司率先截获了被称为历史上最快利用微软漏洞攻击电脑的病毒“狙击波”,危害程度直指当年的震荡波。在随后的24小时内,变种迅速,出现多个变种,给相对平静的2005年网络环境,带来阵阵涟漪。该病毒源自欧洲芬兰,之后在欧洲迅速流传。其中在美国蔓延,美国国会、美国有线电视台(CNN)、美国广播公司(ABC)、纽约时报等重要企业和政府机构遭受此次蠕虫狂潮的袭击,并造成部分网络瘫痪。在国内,华南地区尤其是广州地区的个人及企业用户中毒的较多。

名人、热点新闻成为病毒载体

2005年8月30日,被全国关注的“超级女声”总决赛进行之际,一个借着“超级女声”的名气传播的QQ病毒现身网络,盗窃用户的信息。“超级女声”也成为了2005年带毒的明星、热点事件最为突出的事件,其前后,包括:拉登、羽泉、周杰伦、禽流感、伦敦地铁爆炸等等,也成为了一个特别的现象。每当网上出现热点新闻或者热点人物的时候,各病毒监测中心的精神也都高度集中,不知道下一个遭毒手的会是哪一个?

1月10日,国内计算机反病毒厂商江民科技反病毒中心对2006年网络安全事件进行了回顾,根据事件影响力和媒体关注度,排出了2006年十大互联网计算机病毒事件。

一、微软WMF漏洞被黑客广泛利用,多家网站被挂马

2006年春节前后,早在去年12月份就被曝光的WMF漏洞成2006年电脑安全第一场噩梦。 2006年12月28日,江民反病毒中心监测到,Windows在处理特殊WMF文件(也就是图元文件)时存在问题,可以导致远程代码执行,如果用户使用Windows图片传真查看程序打开恶意WMF文件,甚至在资源管理器中预览恶意WMF时,也都存在代码执行漏洞。虽然1月6日微软发布了安全补丁,然而,在1月底,针对该漏洞的木马病毒已经在我国互联网上呈蔓延之势。1月26日,江民反病毒研究中心已发现数家网站被种植此类木马病毒,与此同时,网上众多网站都在公开售卖WMF木马生成器,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电脑用户点击其中任意链接即中毒。2月初,WMF木马传播变本加励,发展到通过搜索引擎贴吧、MSN疯狂传播,后来在反病毒厂商的围剿下,WMF木马才渐渐郾旗息鼓。

二、敲诈者

2006年6月11日,国内首例旨在敲诈被感染用户钱财的木马病毒被江民公司反病毒中心率先截获。该病毒名为“敲诈者”(Trojan/Agent.bq),病毒可恶意隐藏用户文档,并借修复数据之名向用户索取钱财。“敲诈者”在被截获后短短10天内,导致全国数千人中招,许多个人和单位受到重大损失。一名为大叔的网民由于中了敲诈者,合同文本被病毒隐藏,使得本来到手的订单丢失,该网民出于愤怒地在网上发帖称在悬赏十万元网上通辑一名为“俊曦”的病毒作者。虽然病毒作者声称编写病毒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但由于他触犯了法律,最终也未能逃脱法律的惩罚,7月24日,广州警方宣布破案这一国内首例敲诈病毒案,作者被警方刑事拘留,等待他将是法律的严惩。

三、病毒假冒工行电子银行升级

2006年6月27日,网友举报,他在登陆工行网上个人银行时,系统突然弹出电子银行系统正在升级并要求修改密码的提示,于是他按要求再次输入登陆和支付密码,然而当点击“确定”后,电脑中的“江民密保”突然发出“不明程序向外发送密码”的警示,于是他紧急与工行联系,才发现工行根本就没有升级电子银行系统,他怀疑是感染了电脑病毒,并庆幸自己发现的及时,要不账户中的存款就易手他人了。

江民反病毒工程师分析后认为,这是病毒假冒工行电子银行升级通知,目的在于盗取工行用户的帐号密码,联想到今年工行网银用户集体维权事件,不禁令人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再生疑惑。

四、魔鬼波病毒爆发

2006年8月13日,江民公司反病毒中心发布紧急病毒警报,一利用微软5天前刚刚发布的MS06-040漏洞传播的“魔鬼波”(Backdoor/Mocbot.b)蠕虫现身互联网,感染该蠕虫的计算机将被黑客远程完全控制。微软在8月8日例行发布的MS06-040安全公告中称,其操作系统Server服务漏洞可能允许远程执行代码,并建议电脑用户立即升级。

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每年都会出现一个攻击微软新漏洞的“某某波”,03年的“冲击波”,04年的“震荡波”,05年的“极速波”,今年的“魔鬼波”,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五、光大证券网站多款软件被捆绑木马

2006年8月25日,江民科技反病毒中心监测到,光大证券阳光网()站点上提供的“光大证券新版网上交易系统”、“光大证券专业分析版2003”、“光大证券金典2005”等多款软件的安装程序捆绑了木马。用户运行这些安装程序的同时,会下载网银木马,威胁用户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帐号密码安全。江民反病毒专家分析, 根据光大证券HTTP服务器返回的信息,这些恶意安装程序是2006年8月18日上线的,至今已经带毒运行了一周左右,估计已经有不少网上证券系统的用户感染了该病毒。专家分析,很有可能是光大证券的服务器遭受了黑客入侵导致。

按理说,银行、证券网站的安全性应该是很有保障的,而且网站服务器还装了一款所谓国际品牌的杀毒软件,怎么就会轻易被黑客攻陷并还种了木马呢?是网管员太无能还是国外杀毒软件太弱智?

六、威金病毒大闹互联网

10月中上旬,江民反病毒中心监测到,“威金”病毒(Worm/Viking)的多个新变种在互联网上活动较为频繁,已有多家企业用户报告感染了该病毒并导致整个局域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江民全国病毒疫情监控系统数据显示,该病毒从2005年5月19日首次出现至今,保守估计感染电脑数近50万台,变种数量突破了500种,实在可以称为是2006年病毒之王。

七、建行云南网站遭假冒

2006年11月2日,江民公司反病毒中心监测到,一个恶意网站假冒中国建设银行云南分行网站,传播“QQ大盗”和武林外传游戏木马。

假网站调用多个恶意脚本,下载并自动运行“QQ大盗”木马和“武林外传”两个木马,这两个木马会对用户的QQ号和武林外传游戏帐号构成很大威胁,并会尝试关闭多款国内外知名杀毒软件。

一般来说病毒盗个QQ号什么的不算大事,可你要是看了这条新闻就不会这么认为了。12月15日,深圳晶报报道,一伙平均年龄仅21岁的“网络大盗”一年内盗取QQ号、Q币数百万个,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售卖,非法牟利70余万元,涉案人员竟有44名。原来小小的QQ号也存在这么大的利润可图,犯罪份子就是抓住网民这种认为QQ号价值不大不值得追究的心理,最终造成了一个大案。

八、银联网站被黑成悬案

11月22日,反病毒厂商称某金融官方网站首页被黑客嵌入恶意程序,用户点击网站首页后,系统即可自动下载一后门程序,中毒用户电脑存在被黑客偷窥的风险。反病毒工程师介绍,该后门程序名为黑洞2005,是一个江民一年前就已经截获并大范围发布预警的老病毒。该病毒具有强大的穿透防火墙能力,可以禁止防火墙并开启染毒电脑的摄像头,进行远程监控、远程摄像等操作。病毒还会将自身添加为“服务”,达到开机自动启动的目的,隐蔽性很强。

但这条消息被某金融网站否定,究竟谁是谁非,由于时过境迁,事实无法重现,唯有提醒电脑用户以后上网时一定要穿好防毒衣(打开杀毒软件网页监控),防患于未然。

九、“瑞波”危害超过“魔鬼波”?

8月24日,江民科技反病毒中心发布紧急病毒警报,自上周“魔鬼波”病毒肆虐互联网以来,江民公司反病毒中心监测到,“瑞波”(Backdoor/RBot)蠕虫新变种正在利用微软的MS06-040等多种系统漏洞大肆传播,目前已发现国内大量用户被病毒感染,中毒用户的系统可被黑客远程完全控制。仅8月23日一天,有3个“瑞波”新变种的泛滥程度都超过了“魔鬼波”(Backdoor/Mocbot)蠕虫。

十、天涯虚拟社区网站首页带毒

2006年11月22日,江民公司反病毒公司监测到,天涯虚拟社区网站首页带毒。如果用户没有安装过微软的MS06-014安全补丁,在使用IE浏览器访问该网页时,就会感染木马程序Trojan/Hitpop。该木马会在后台点击某些网页,制造虚假流量,并会关闭多款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23日,天涯首页上的恶意代码已经被删除。江民公司提醒广大网民,特别是天涯社区用户,请立即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库,对您的系统进行全面扫描

简述病毒与木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还有病毒和木马的代表事件

木马不是病毒

木马与病毒、蠕虫、后门程序并列从属于恶意程序范畴

区别:

计算机病毒具有如下几个特征:感染性、隐藏性、潜伏性、可触发性、衍生性、破坏性

病毒是最早出现的计算机恶意程序

所以我们以病毒为标杆,拿其他类型的恶意程序来对比一下就知道有什么区别了

首先是您关心的木马:

木马并不具有感染性,木马并不会使那些正常的文件变成木马,但病毒可以感染正常文件使其成为病毒或者病毒传播的介质

木马不具有隐藏性和潜伏性,木马程序都是我们看得到的,并没有把自己隐藏起来,也不像病毒那样通过系统中断或者其他的一些什么机制来定期发作,木马只是伪装成一个你想要使用的正常程序,甚至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功能,当你使用这些正常的功能的同时,木马的行为也就同时发作了。

木马没有破坏性,纯粹的木马旨在盗取用户资料,取得用户的信息,并不会破坏用户的系统。

从上面几点就能很清楚的看出木马和病毒的区别了

蠕虫不感染、不隐藏、不破坏计算机,它是通过阻塞网络或者恶意侵占用户资源来造成系统运行的不稳定甚至崩溃

后门程序则本身是正常程序,或出于某种恶意的设计或出于疏忽大意,这些正常程序中留有可能被利用来破坏计算机的漏洞,就成为了后门程序……前些时间被炒的沸沸扬扬的暴风影音后门事件就是暴风影音处于商业利益诱导留的一个后门,最终被黑客利用制造了极大的破坏。

虽说有区别,不过这些区别只是理论定义上的。木马制造者可不会因为定义上说木马不破坏计算机,他就不制造破坏计算机的木马。而且事实上现在确实有这种木马了,这种木马其实是木马和病毒的混合体,同样的,也有蠕虫与病毒的混合体。还有后门、木马、病毒形成一个自动下载发作的程序链协同作战的。所以这些区别仅仅做个了解即可,他们之间的界限正在慢慢模糊~

至于代表事件

传统的计算机病毒分类是根据感染型态来区分,以下为各类型简介:

• 开机型

米开朗基罗病毒,潜伏一年,"硬"是要得(这个没看懂)

• 文件型

(1)非常驻型

Datacrime II 资料杀手-低阶格式化硬盘,高度破坏资料

(2)常驻型

Friday 13th黑色(13号)星期五-"亮"出底细

• 复合型

Flip 翻转-下午4:00 屏幕倒立表演准时开始

• 隐形飞机型

FRODO VIRUS(福禄多病毒)-"毒"钟文件配置表

• 千面人

PE_MARBURG -掀起全球"战争游戏"

• 文件宏

Taiwan NO.1 文件宏病毒-数学能力大考验

• 特洛伊木马病毒 VS.计算机蠕虫

" Explorezip探险虫" 具有「开机后再生」、「即刻连锁破坏」能力

• 黑客型病毒

Nimda 走后门、发黑色信件、瘫痪网络

认识计算机病毒与黑客

2.1开机型病毒 (Boot Strap Sector Virus):

开机型病毒是藏匿在磁盘片或硬盘的第一个扇区。因为DOS的架构设计, 使得病毒可以在每次开机时, 在操作系统还没被加载之前就被加载到内存中, 这个特性使得病毒可以针对DOS的各类中断 (Interrupt) 得到完全的控制, 并且拥有更大的能力进行传染与破坏。 @实例

Michelangelo米开朗基罗病毒-潜伏一年,"硬"是要得

发病日: 3月6日

发现日:1991.3

产地:瑞典(也有一说为台湾)

病征:米开朗基罗是一只典型的开机型病毒,最擅长侵入计算机硬盘机的硬盘分割区(Partition Table)和开机区(Boot Sector),以及软盘的开机区(Boot Sector),而且它会常驻在计算机系统的内存中,虎视眈眈地伺机再感染你所使用的软盘磁盘。米开朗基罗病毒感染的途径,事实上只有一种,那就是使用不当的磁盘开机,如果该磁盘正好感染了米开朗基罗,于是,不管是不是成功的开机,可怕的米开朗基罗病毒都已借机进入了你的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平常看起来计算机都颇正常的,一到3月6日使用者一开机若出现黑画面,那表示硬盘资料已经跟你说 Bye Bye 了。

历史意义:文件宏病毒发迹前,连续数年蝉联破坏力最强的毒王宝座

Top

2.2文件型病毒 (File Infector Virus):

文件型病毒通常寄生在可执行文件(如 *.COM, *.EXE等)中。当这些文件被执行时, 病毒的程序就跟着被执行。文件型的病毒依传染方式的不同, 又分成非常驻型以及常驻型两种 :

(1) 非常驻型病毒(Non-memory Resident Virus) :

非常驻型病毒将自己寄生在 *.COM, *.EXE或是 *.SYS的文件中。当这些中毒的程序被执行时,就会尝试去传染给另一个或多个文件。

@实例:

Datacrime II 资料杀手-低阶格式化硬盘,高度破坏资料

发病日:10月12日起至12月31日

发现日:1989.3

产地:荷兰

病征:每年10月12日到12月31号之间,除了星期一之外DATA CRIME II 会在屏幕上显示:*DATA CRIME II VIRUS*

然后低阶格式化硬盘第0号磁柱 (CYLINDER0从HEAD 0~HEAD 8)FORMAT后,会听到BEEP一声当机,从此一蹶不振。

历史意义:虽然声称为杀手,但它已经快绝迹了

(2) 常驻型病毒(Memory Resident Virus) :

常驻型病毒躲在内存中,其行为就好象是寄生在各类的低阶功能一般(如 Interrupts),由于这个原因, 常驻型病毒往往对磁盘造成更大的伤害。一旦常驻型病毒进入了内存中, 只要执行文件被执行, 它就对其进行感染的动作, 其效果非常显着。将它赶出内存的唯一方式就是冷开机(完全关掉电源之后再开机)。

@实例:

Friday 13th黑色(13号)星期五-"亮"出底细

发病日: 每逢13号星期五

发现日:1987

产地:南非

病征:十三号星期五来临时,黑色星期五病毒会将任何一支你想执行的中毒文件删除。该病毒感染速度相当快,其发病的唯一征兆是A:磁盘驱动器的灯会一直亮着。十三号星期五病毒登记有案的变种病毒,如:Edge、Friday 13th-540C、Friday 13th-978、Friday13th-B、Friday 13th-C、Friday 13th-D、Friday 13th-NZ、QFresh、Virus-B等...。其感染的本质几乎大同小异,其中Friday 13th-C病毒,当它进行感染文件时,屏幕上会显示一行客套语:"We hope we haven''t inconvenienced you"

历史意义:为13号星期五的传说添加更多黑色成分

Top

2.3复合型病毒 (Multi-Partite Virus):

复合型病毒兼具开机型病毒以及文件型病毒的特性。它们可以传染 *.COM, *.EXE 文件,也可以传染磁盘的开机系统区(Boot Sector)。由于这个特性, 使得这种病毒具有相当程度的传染力。一旦发病,其破坏的程度将会非常可观!

@实例:

Flip 翻转-下午4:00 屏幕倒立表演准时开始

发病日:每月2日

发现日:1990.7

产地:瑞士(也有一说为西德)

病征:每个月 2 号,如果使用被寄生的磁盘或硬盘开机时,则在16 时至16时59分之间,屏幕会呈水平翻动。

历史意义:第一只使具有特异功能的病毒

Top

2.4隐型飞机式病毒 (Stealth Virus):

隐型飞机式病毒又称作中断截取者(Interrupt Interceptors)。顾名思义, 它通过控制DOS的中断向量,把所有受其感染的文件"假还原",再把"看似跟原来一模一样"的文件丢回给 DOS。

@实例

FRODO 福禄多 -"毒"钟文件配置表

别 名:4096

发现日:1990.1

发病日:9月22日-12月31日

产地:以色列

病征:4096病毒最喜欢感染.COM, .EXE和.OVL文件,顾名思义被感染的文件长度都会增加4,096 bytes。它会感染资料文件和执行文件(包括:COM、.EXE)和.OVL等覆盖文件。当执行被感染的文件时,会发现速度慢很多,因为FAT (文件配置表) 已经被破坏了。此外,9月22日-12月31日会导致系统当机。

历史意义:即使你用DIR 指令检查感染文件,其长度、日期都没有改变,果真是伪装秀的始祖。

Top

2.5千面人病毒 (Polymorphic/Mutation Virus):

千面人病毒可怕的地方, 在于每当它们繁殖一次, 就会以不同的病毒码传染到别的地方去。每一个中毒的文件中, 所含的病毒码都不一样, 对于扫描固定病毒码的防毒软件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考验!有些高竿的千面人病毒,几乎无法找到相同的病毒码。

@实例

PE_MARBURG -掀起全球"战争游戏"

发病日:不一定(中毒后的3个月)

发现日:1998.8

产地:英国

病征:Marburg 病毒在被感染三个月后才会发作,若感染 Marburg 病毒的应用软件执行的时间刚好和最初感染的时间一样 (例如,中毒时间是9月15日上午11点,若该应用程序在12月15日上午11点再次被执行),则 Marburg 病毒就会在屏幕上显示一堆的 "X"。如附图。

历史意义:专挑盛行的计算机光盘游戏下毒,1998年最受欢迎的 MGM/EA「战争游戏」,因其中有一个文件意外地感染 Marburg 病毒,而在8 月迅速扩散。

感染 PE_ Marburg 病毒后的 3 个月,即会在桌面上出现一堆任意排序的 "X" 符号

2.6宏病毒 (Macro Virus):

宏病毒主要是利用软件本身所提供的宏能力来设计病毒, 所以凡是具有写宏能力的软件都有宏病毒存在的可能, 如Word、 Excel 、AmiPro 等等。

@实例:

Taiwan NO.1 文件宏病毒- 数学能力大考验

发病日:每月13日

发现日:1996.2

产地:台湾

病征:出现连计算机都难以计算的数学乘法题目,并要求输入正确答案,一旦答错,则立即自动开启20个文件文件,并继续出下一道题目。一直到耗尽系统资源为止。

历史意义:1.台湾本土地一只文件宏病毒。2. 1996年年度杀手,1997年三月踢下米开朗基罗,登上毒王宝座。3. 被列入ICSA(国际计算机安全协会)「In The Wild」病毒数据库。(凡难以驯服、恶性重大者皆会列入此黑名单)

2.7特洛伊木马病毒 VS.计算机蠕虫

特洛依木马( Trojan )和计算机蠕虫( Worm )之间,有某种程度上的依附关系,有愈来愈多的病毒同时结合这两种病毒型态的破坏力,达到双倍的破坏能力。

特洛伊木马程序的伪装术

特洛依木马( Trojan )病毒是近年崛起的新品种,为帮助各位读者了解这类病毒的真面目,我们先来看一段「木马屠城记」的小故事:

话说风流的特洛伊王子,在遇上美丽的有夫之妇希腊皇后后,竟无法自拔的将其诱拐回特洛伊国,此举竟引发了为期十年的特洛依大战。然而,这场历经九年的大战,为何在最后一年会竟终结在一只木马上呢?原来,眼见特洛伊城久攻不下,于是希腊人便特制了一匹巨大的木马,打算来个"木马屠城计"!希腊人在木马中精心安排了一批视死如归的勇士,借故战败撤退,以便诱敌上勾。果然,被敌军撤退喜讯给弄得神智不清的特洛伊人哪知是计,当晚便把木马拉进城中,打算来个欢天喜地的庆功宴。哪知道,就在大家兴高采烈喝酒欢庆之际,木马中的精锐诸将,早已暗中打开城门,一举来个里应外合的大抢攻。顿时之间,一个美丽的城市就变成了一堆瓦砾、焦土,而从此消失在历史中。

后来我们对于那些会将自己伪装成某种应用程序来吸引使用者下载或执行,并进而破坏使用者计算机资料、造成使用者不便或窃取重要信息的程序,我们便称之为「特洛伊木马型」或「特洛伊型」病毒。

特洛伊木马程序不像传统的计算机病毒一样会感染其它文件,特洛伊木马程序通常都会以一些特殊的方式进入使用者的计算机系统中,然后伺机执行其恶意行为,例如格式化碟、删除文件、窃取密码等。

计算机蠕虫在网络中匍匐前进

计算机蠕虫大家过去可能比较陌生,不过近年来应该常常听到,顾名思义计算机蠕虫指的是某些恶性程序代码会像蠕虫般在计算机网络中爬行,从一台计算机爬到另外一台计算机,方法有很多种例如透过局域网络或是 E-mail.最著名的计算机蠕虫案例就是" ILOVEYOU-爱情虫 "。例如:" MELISSA-梅莉莎" 便是结合"计算机病毒"及"计算机蠕虫"的两项特性。该恶性程序不但会感染 Word 的 Normal.dot(此为计算机病毒特性),而且会通过 Outlook E-mail 大量散播(此为计算机蠕虫特性)。

事实上,在真实世界中单一型态的恶性程序其实愈来愈少了,许多恶性程序不但具有传统病毒的特性,更结合了"特洛伊木马程序"、"计算机蠕虫"型态来造成更大的影响力。一个耳熟能详的案例是"探险虫"(ExploreZip)。探险虫会覆盖掉在局域网络上远程计算机中的重要文件(此为特洛伊木马程序特性),并且会透过局域网络将自己安装到远程计算机上(此为计算机蠕虫特性)。

@实例:

" Explorezip探险虫" 具有「开机后再生」、「即刻连锁破坏」能力

发病日: 不一定

发现日:1999.6.14

产地:以色列

病征:通过电子邮件系统传播的特洛依病毒,与梅莉莎不同之处是这只病毒除了会传播之外,还具有破坏性。计算机受到感染后,其它使用者寄电子邮件给已受到感染的用户。该受到感染的计算机会利用Microsoft的MAPI功能在使用者不知情的状况下,自动将这个病毒"zipped_files.exe"以电子邮件的附件的方式寄给送信给这部计算机的用户。对方收到的信件内容如下:Hi Recipient Name!I received your email and I shall send you a reply ASAP.Till then, take a look at the attached zipped docs.问候语也有可能是Bye, Sincerely, All或是Salutation等。当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TROJ_EXPLOREZIP时,这只病毒会出现如下的假信息"Cannot open file: it does not appear to be a valid archive. If this file is part of a ZIP format backup set, insert the last disk of the backup set and try again. Please press F1 for help."一旦使用者执行了这个病毒,它会存取使用者的C:到Z:磁盘驱动器,寻找以下扩展名的文件,并将所找到的文件以0来填空。造成使用者资料的损失。.c (c source code files).cpp (c++ source code files).h (program header files).asm (assembly source code).doc (Microsoft Word).xls (Microsoft Excel).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历史意义:

• 开机后再生,即刻连锁破坏

--传统病毒:立刻关机,重新开机,停止它正进行的破坏行动--探险虫:不似传统病毒,一旦重新开机,即寻找网络上的下个受害者

2.8 黑客型病毒

-走后门、发黑色信件、瘫痪网络

自从 2001七月 CodeRed红色警戒利用 IIS 漏洞,揭开黑客与病毒并肩作战的攻击模式以来,CodeRed 在病毒史上的地位,就如同第一只病毒 Brain 一样,具有难以抹灭的历史意义。

如同网络安全专家预料的,CodeRed 将会成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和黑客"三管齐下"的开山鼻祖,日后的病毒将以其为样本,变本加厉地在网络上展开新型态的攻击行为。果不其然,在造成全球 26.2 亿美金的损失后, 不到 2 个月同样攻击 IIS 漏洞的Nimda 病毒,其破坏指数却远高于 CodeRed。 Nimda 反传统的攻击模式,不仅考验着 MIS 人员的应变能力,更使得传统的防毒软件面临更高的挑战。

继红色代码之后,出现一只全新攻击模式的新病毒,透过相当罕见的多重感染管道在网络上大量散播,包含: 电子邮件、网络资源共享、微软IIS服务器的安全漏洞等等。由于 Nimda 的感染管道相当多,病毒入口多,相对的清除工作也相当费事。尤其是下载微软的 Patch,无法自动执行,必须每一台计算机逐一执行,容易失去抢救的时效。

每一台中了Nimda 的计算机,都会自动扫描网络上符合身份的受害目标,因此常造成网络带宽被占据,形成无限循环的 DoS阻断式攻击。另外,若该台计算机先前曾遭受 CodeRed 植入后门程序,那么两相挂勾的结果,将导致黑客为所欲为地进入受害者计算机,进而以此为中继站对其它计算机发动攻势。

类似Nimda威胁网络安全的新型态病毒,将会是 MIS 人员最大的挑战。"

实例:Nimda

发现日:2001.9

发病日:随时随地

产地:不详

病征:通过eMail、网络芳邻、程序安全漏洞,以每 15 秒一次的攻击频率,袭击数以万计的计算机,在 24 小时内窜升为全球感染率第一的病毒

历史意义:

计算机病毒与黑客并肩挑衅,首创猛爆型感染先例,不需通过潜伏期一台计算机一台计算机感染,瞬间让网络上的计算机几乎零时差地被病毒攻击

认识计算机病毒与黑客

防止计算机黑客的入侵方式,最熟悉的就是装置「防火墙 」(Firewall),这是一套专门放在 Internet 大门口 (Gateway) 的身份认证系统,其目的是用来隔离 Internet 外面的计算机与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络,任何不受欢迎的使用者都无法通过防火墙而进入内部网络。有如机场入境关口的海关人员,必须核对身份一样,身份不合者,则谢绝进入。否则,一旦让恐怖份子进入国境破坏治安,要再发布通缉令逮捕,可就大费周章了。

一般而言,计算机黑客想要轻易的破解防火墙并入侵企业内部主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黑客们通常就会用采用另一种迂回战术,直接窃取使用者的帐号及密码,如此一来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企业内部。而 CodeRed、Nimda即是利用微软公司的 IIS网页服务器操作系统漏洞,大肆为所欲为。

--宽带大开方便之门

CodeRed 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亚洲、美国等地 36 万计算机主机受害的事件,其中之一的关键因素是宽带网络(Broadband)的"always-on" (固接,即二十四小时联机)特性特性所打开的方便之门。

宽带上网,主要是指 Cable modem 与 xDSL这两种技术,它们的共同特性,不单在于所提供的带宽远较传统的电话拨接为大,同时也让二十四小时固接上网变得更加便宜。事实上,这两种技术的在本质上就是持续联机的,在线路两端的计算机随时可以互相沟通。

当 CodeRed 在 Internet 寻找下一部服务器作为攻击发起中心时,前提必须在该计算机联机状态方可产生作用,而无任何保护措施的宽还用户,"雀屏中选"的机率便大幅提升了。

当我们期望Broadband(宽带网络)能让我们外出时仍可随时连上家用计算机,甚至利用一根小手指头遥控家中的电饭锅煮饭、咖啡炉煮咖啡时,同样的,黑客和计算机病毒也有可能随时入侵到我们家中。计算机病毒可能让我们的马桶不停地冲水,黑客可能下达指令炸掉家里的微波炉、让冰箱变成烤箱、甚至可能利用家用监视摄影机来监视我们的一举一动。唯有以安全为后盾,有效地阻止黑客与病毒的觊觎,才能开启宽带网络的美丽新世界。

计算机及网络家电镇日处于always-on的状态,也使得计算机黑客有更多入侵的机会。在以往拨接上网的时代,家庭用户对黑客而言就像是一个移动的目标,非常难以锁定,如果黑客想攻击的目标没有拨接上网络,那幺再厉害的黑客也是一筹莫展,只能苦苦等候。相对的,宽带上网所提供的二十四小时固接服务却让黑客有随时上下其手的机会,而较大的带宽不但提供家庭用户更宽广的进出渠道,也同时让黑客进出更加的快速便捷。过去我们认为计算机防毒与防止黑客是两回事(见表一),然而 CodeRed却改写了这个的定律,过去黑客植入后门程序必须一台计算机、一台计算机地大费周章的慢慢入侵,但CodeRed却以病毒大规模感染的手法,瞬间即可植入后门程序,更加暴露了网络安全的严重问题

今日说法的案例

这里是今日说法网站你去找每期节目都有文字资料

[今日说法]本期话题:QQ大盗(上)(2007年1月29日)

--------------------------------------------------------------------------------

央视国际 2007年02月06日 15:49 来源:

大量的QQ号码被盗

被盗情况非常蹊跷

虚幻的网络世界中

警方触摸到伸出的黑手

千里之外的抓捕即将展开

深圳市警方破获了一个盗窃QQ号码的犯罪团伙,该团伙通过贩卖盗窃来的QQ号码,非法获利六七十万元。

深圳的小王最近很郁闷,因为他使用了6年之久的QQ号码被人盗走了。那天小王像往常一样使用QQ号和朋友聊天,这时候一个陌生的号码把他加为好友,开始跟他说话。对方说小王的QQ号码不错,想要走,但小王没有同意。小王说,他的号码是个让他很得意的号码,6个数字,是个吉祥号,比较难得。他觉得对方的要求非常无礼,莫名其妙。而更加莫名其妙的是,在他拒绝对方之后,小王发现自己的号码再也上不了网了,怎么努力也没有用,他知道是对方做了手脚。

从那时开始小王就丢失了这个号码,网上联系的100多位好友大部分就失掉了联系,无形损失非常之大。而在武汉,跟小王一样经历的还有一个小李。小李的QQ号码被盗情况和小王还不一样,因为5年来小李主要用自己的号码打游戏,他在这个号码中积攒了大量价值不菲的装备,少说也值几千块人民币,丢失了号码对小李来说损失惨重。小李为他那些被盗的无价之宝痛不欲生,这一点不玩网络游戏的人可能很难体会。

如果说小王小李丢的仅仅是一个QQ号码丢的仅仅是一些和朋友联络的手段,丢的仅仅是一些游戏当中的虚拟装备和他们的娱乐体验的话,那么广西的一位许先生在他的QQ号码丢掉之后,损失的可就是真金白银了。

2006年4月,广西的许先生发现自己的号码自己不能使用了,他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成了一个莫名其妙欠人几万元人民币的冤大头。原来盗走号码的人用许先生的号码上网和许先生的朋友们联系,以有紧急情况为由向大伙借钱,一人五六百。许先生的大多数朋友和许先生关系很好,看到许先生的号码没有任何怀疑就慷慨解囊。几个月后,许先生面对几十个向他要账的朋友百口莫辩。

许先生把自己的遭遇投诉到了设在深圳市的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因为QQ号码是这家公司推出的产品,他们负责全国这种号码的管理。据腾讯公司统计,从2006年年初投诉号码丢失造成损失的事情开始大规模出现,这是腾讯公司1999年推出QQ这种产品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因为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在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为了保护用户的利益,腾讯公司调动科技力量下大力气连续推出了多种应对措施。

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从2006年2月份开始,每天有两万人向他们投诉自己的号码被盗。这种情况到了4月份,达到了每天5万人的投诉量,而最极端的时候公司的70部客服电话都被打爆了也无法应付纷至沓来的投诉。腾讯公司这个时候也很纳闷,究竟是谁在幕后动了手脚?而且有这么大的本事,短短时间内能够偷盗这么多网上QQ产品?想来想去觉得不对劲,腾讯公司选择了报案。

但是接到报案的深圳警方却开始犯难了,丢了东西是不假,但是这是在网络上丢的啊。因为丢失的是网络上的号码而不是真实的财产,按照现行法律警方是无法立案侦查的,但是大量的QQ号码被盗已经给腾讯公司和它的用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案又不能不立。经过几次专家论证会后,深圳警方做出了决定,将此案立为了盗窃案。

立案之后警方第一步就要锁定谁是幕后黑手。按照正常的侦破逻辑,应该从被盗的用户查起。由于盗窃发生在网上,被盗者几乎无法给警方提供有用的情况,警方曾经打算从数十万报失的号码上查找线索,但是他们很快也放弃了,因为此时QQ号码被盗的状况已经不允许警方按部就班的开展侦破工作了。盗窃分子每天最多可以盗窃20万QQ号码,而腾讯公司的活跃号码有两个亿,这样一来,活跃号码可能三年之内就会被偷一遍。

在这个特殊的案件中,警方发现常规手段行不通。破这样的案子对于警方来讲确实是一个挑战,想来想去警方想到了一条线索,这些人偷QQ号码一定会拿去卖,所以从销售环节入手调查也许能够有所突破。于是警方开始集中全力侦查销赃环节,很快他们就有了发现。警方发现在吉林长春有几个人,在网络上贩卖大量QQ号码及其附属产品,警方马上奔赴长春进行秘密调查。

警方调查得知贩卖QQ号码的地点是一个大网吧,总共有数百台电脑,骨干成员大概有三四十人左右。至2006年7月,深圳警方已经掌握详实证据并圈定了辽宁鞍山、吉林、长春两省三地相关联的一个盗窃QQ号码的犯罪团伙。抓捕工作准备就绪后,深圳警方联合两个省市的警力一举摧毁了分设三地的网络盗窃据点,抓获犯罪嫌疑人55人,缴获各类用于盗窃的电脑70多部。

由于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网络盗窃案件,2006年11月深圳警方召开了此案的新闻发布会。本案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多数是未成年人,在抓捕当晚,警方将其中情节较轻的交由当地的公安机关进行处理,11个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被带回了深圳。21岁的金某是该团伙专司盗窃的头号犯罪嫌疑人。20岁的于某是该团伙内主要负责销赃的骨干。

经过警方调查,这起最大规模的盗窃QQ号码的案件金某和于某是团伙的两大负责人,他们分工明确,合作了一年多,非法获利六七十万元。目前这起涉及几个省市,抓捕人数多达70余名的案件已经经入司法程序。

主持人:刚才看了这个案子我觉得挺新鲜的,在网上偷别人的QQ号,可能很多观众没上过网不知道QQ是什么,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刘德良:QQ号码首先是作为一种网络上的通讯工具,这种代码申请的时候是与特定的主体联系在一起,在特定的群体范围内交往的时候,久而久之这个代码就和特定的主体的身份联系在一起,类似你在网上一个身份证。这样一来,它实际上就成为一种个人信息。在某种意义上讲,随着现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提高,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具有商业价值,所以QQ号码有两种功能,一个是通讯工具的代码,二它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个人信息。

主持人:在本案当中,刚才小李主要是用他的QQ(号码)在网上打游戏,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他积累了大量的(虚拟)装备,这些(虚拟)装备在现实生社会当中确实是可以拿来卖钱,也就是说这些QQ号衍生出来很多网上的权利是有财产价值的。那么关于QQ号码这里边的游戏币和这个虚拟装备是不是财产呢?

刘德良:大家存在有认识上的分歧,对于这个QQ(游戏)币的认识有人说它是虚拟的,虚拟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大家玩游戏的时候QQ(游戏)币一般来讲是可以用人民币进行兑换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它可以直接现行的货币兑换,因此应该具有财产价值。对于虚拟装备来看,这个市场上有大量的买卖行为,你可以通过买卖虚拟装备获得利益,因此它也应当是财产。

主持人:以前曾经发生的案件当中,有的人说盗窃QQ号码不属于盗窃,因为《刑法》上来讲盗窃的对象是财产,这种观点就认为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虚拟装备 QQ号码和游戏币并不是法律规定的财产。

刘德良:这种观点认为QQ号码是一种通讯工具,你盗窃了别人的QQ号码就妨碍了别人的通信自由,所以就认定为这个案件应该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我个人认为《刑法》第92条虽然没有明确规定QQ号码游戏币和虚拟装备是财产,但是因为从司法实践上来看,从全国人大常委会里有关的解释和最高法院的这个司法解释来看,像电信号码这一类的资源也应当算作刑法意义上的财产,因此我认为可以构成《刑法》当中的盗窃罪。

主持人:其实刚才我们在探讨的问题也是这些年来我们国家法律不断努力在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虚拟概念如何与我们的法律概念相对应,但是最终案件如何定性还得依靠法院。不过我们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大的团伙当中还有这么多的未成年人,他们是怎么想到用这样的办法来谋取非法利益,又是如何纠结起来的?在明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将为您讲述这背后的故事。

[今日说法]本期话题:QQ大盗(下)(2007年1月30日)

--------------------------------------------------------------------------------

央视国际 2007年02月06日 15:52 来源:

一群青年 每天盗得几十万QQ号码

全国销售

这是怎样的生意

其中又有怎样的利润

深圳警方联合辽宁吉林两省警力成功破获迄今为止最大的网络盗窃QQ号码案件,团伙的主要成员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是如何将大量QQ号码偷走并顺利卖掉的呢?

2006年7月至11月,深圳警方联合辽宁吉林两省警力成功破获迄今为止最大的网络盗窃QQ号码案件,目前检查机关已经批捕11名犯罪嫌疑人,也体现了我们要保护这种网络上网民的合法权益的信心。像这样一个大部分是由未成年人组成的团伙,是怎么把一个专业公司生产出来的高科技产品,每天数以万计地从网上给偷走,然后拿去卖掉?这样一个团伙的成员他们到底又在想些什么呢?

被批捕的这十几名疑犯平均年龄只有21岁,其中金某是该团伙中专司盗窃的头号犯罪嫌疑人。金某交代,2005年初,他看到在网上有很多人在购买腾讯公司推出的QQ号码,于是以开网吧作为掩护,雇用了十几名青年每天专门盗窃QQ号码。金某说,他们把木马病毒配置好了之后放在网站上,如果有人浏览这个网站,他的QQ账号的信息就会被自动发送到一个指定的服务器上。

其实金某等人的偷盗手法只有两个步骤,首先他们查找各种网站上的漏洞,然后将木马病毒通过这些漏洞挂在这个网站上,只要使用QQ号码的人登陆了已经被挂上病毒的网站,登陆者的QQ号码和密码就会自动发送到金某的邮箱里,这样盗窃也就完成了。为了大规模的实施盗窃,金某一开始就投入了70多部电脑,刚过了半年就赚回了本钱。

李某是被批捕的犯罪嫌疑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个,高中没毕业就到金某这来打工,他是团伙内公认盗窃技术最好的人。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一天就盗窃一万个QQ号码。采访中李某告诉我们,其实他和身边的人都知道盗窃QQ号码肯定不是好事,但是他们还是禁不住既能上网玩又能赚到钱这样的双重诱惑。

凭借王某李某等得力干将,金某盗窃团伙每天能够到手十几万个QQ号码,他们将这些号码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吉林长春的于某,于某负责在全国范围内销赃。于某和金某一个卖一个偷,分工明确,身份上稍有不同的是金某等人是专司盗窃,而于某本身有正当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于某是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年薪10万,因为工作和网络有关他天天上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金某,从此卖QQ号码挣钱成了于某上网捎带做的一件事。

因为工作方便加上占用时间比较少,负责销售的于某每天都能将金某盗窃的QQ号码变成现金,一年时间里两人因此获利近百万元。而在于某之下是分布国内数地的非法销售代理,他们的赚头也很可观。小黄是于某的直接下线,杭州某大学的博士,他是华东地区QQ号码销售的总代理,小黄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就赚了3万多元钱。

在大学小黄的专业是计算机,为了贴补生活费用,在上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小黄在网络上开起了商店,专门买卖QQ号码中的游戏币。QQ游戏币就是在网上玩QQ游戏时可以花的虚拟的钱,它是深圳腾讯公司推出QQ号码时制作的,使用它可以让游戏玩的更加刺激。正常途径取得游戏币是通过腾讯公司来购买,一块钱人民币兑换一万元QQ游戏币。

开始小黄是从出让游戏币的人手中低价收购,多少加点利润再把它倒卖出去,靠这样小打小闹地运作小黄赚出了学费,还在网上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他的买卖是在2005年的2月份开始发生变化的。小黄说,那时他在网络上遇到了几个QQ游戏币交易量很大的用户,而这几个大户就是于某等人。那个时候于某手中每天都有大量金某盗取的号码和游戏币急于出手,他在网络上选择了小黄作为自己销赃的下家。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买卖,小黄喜出望外。从那个时候开始,小黄的买卖真的做大了。顶峰时期他一天可以卖出1亿多游戏币,最少一天也能卖出一千万左右。小黄说,如果在腾讯公司买1000万的游戏币需要1000块钱,而自己只卖到350元。如果一天卖出一亿游戏币,意味着小黄和他的买家在网络之下人民币的交易额要一天达到万元以上,而这其中小黄可以赚到几百元现金。一段时间里,小黄甚至认为自己这是在劳动致富,但是后来他慢慢觉得事情不对了。

有一次小黄问于某这么大量的游戏币从哪里来的,但于某始终讳莫如深。尽管小黄开始心存疑虑,但这时的他已经无法收手。他只是因为内心的不安曾经劝过那些未成年人应该用心学习,不要再花父母的钱买游戏币玩了,但是没人听他的。2006年8月,当深圳的警察找上门来,小黄知道自己已经走的太远了,而当所有参与这个盗窃QQ号码案件的人被千里迢迢带回深圳之后,他们也才意识到原来网络并非虚幻,它只是另一个现实。

案子破了,但是办案民警的心依然无法轻松,因为那些参与到犯罪当中的嫌疑人许多都是未成年人,他们觉得网上盗窃无所谓。一方面司法机关对这些未成年人淡漠的法制观念表示担忧,另一方面他们也注意到利用网络平台作为销赃工具的情况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犯罪形态,而对这种网络平台的有效监管现在是缺乏的。目前,包括金某、于某等十几名犯罪嫌疑人被关押在深圳市南山区看守所,而小黄等分销商还在警方的进一步调查之中。

主持人:他们偷盗的方式是在网上下病毒,把“木马病毒”挂在网页上,谁浏览了(网页)之后自动地就把你的QQ号包括你的密码给他(偷盗者)传了过去。像这种用病毒方式

来盗取他人这种网络信息的手段,是不是有可能会对网络系统造成破坏?会不会又构成其它的法律问题?

刘德良:这种行为是一种实施盗窃的工具或者一种方法手段,如果说他要一旦对网络系统,对通讯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这种情况下,按照我们国家《刑法》的有关规定,他可能会构成利用网络实施计算机传播病毒。

主持人:在本案当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青少年他们在这个团伙当中实际上干的并不是去偷网络号码,他们是卖。他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刘德良: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就是说在他不知道对方卖给他的QQ号码是盗窃来的,那么他不具备(盗窃)犯罪构成要件,因此不应当作为犯罪来看。第二个方面就是如果说他一旦知道对方是盗窃来的,他再进行转卖的话,我认为可以构成《刑法》上的销赃罪。

主持人:我们还看到在这个案子里面有一些网站在做游戏币的交易,QQ号码的交易在自己的网站是公开进行的,作为这些网络管理者他们要不要承担一些监管的责任?难道就能允许这样的交易在自己的网站上随便进行?

刘德良:像本案当中涉及的这种网站,在法律上来讲它是属于为他人利用互联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电子商务提供平台服务的中介服务者,按照我们国家法律规定以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来看,对于别人利用网络实施的信息交流以及电子商务的行为,负有适当的监管义务。如果本案中的受害人已经告诉这个网站了,说有人在你的网站上买卖QQ号码,你应当进行制止,这种情况下它还不进行监管,我们就认为它没有履行适当的监管义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主持人:有一个调查显示,目前在我们国家网络上面像这种虚拟装备包括游戏币丢失的现实很普遍,而且刚才这些年轻人说我们觉得好像这种行为跟法律挺远的,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智慧,是在用自己的劳动在挣钱,他们觉得好像跟违法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您怎么看待他们这种心态和认识?

刘德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这些虚拟财产的作为一种新鲜的事物,目前的法律并没有明文的对此作出有效的规定,才导致那么很多年轻人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存在认识上的这种误差,认为自己的这些行为不会触犯法律的规定,所以才会听任或者放纵自己的行为。事实上正如我前面所说的,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作为一种平台,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同样应该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

主持人: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来关注这起网上偷盗QQ号码的案件,在这个案件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我国法律一些空白的地方,因此我们也希望有关的立法部门能够加强对这一块的研究,尽快地出台相关的法律,同时完善我们的网络监管手段,维护我们的网络安全,也制止这类案件的发生。

泄密案例有哪些?

泄密案例1

“轮渡”木马病毒使他们不知不觉间泄密

互联网络通全球,居家能晓天下事。如今,现代人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了。在享受互联网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与之相伴而生的各种风险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黑客攻击、网上陷阱、网络犯罪、网上窃密等令人防不胜防。近期发生于的泄密事件多与互联网病毒有关,尤其是“轮渡”木马病毒,其窃密手段非常隐蔽,用户在不经意间极易造成泄密。

所谓“轮渡”木马病毒,就是运行在互联网上的名为AutoRun.Inf和sys.exe的病毒程序,其“感染”的主要对象是在国际互联网和涉密计算机间交叉使用的U盘。当用户在上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上使用U盘时,该病毒便以隐藏文件的形式自动复制到U盘内。如果用户将该U盘插入涉密电脑上使用,该病毒就会自动运行,将涉密电脑内的涉密文件以隐藏文件的形式拷贝到U盘中。当用户再用该U盘连接国际互联网时,该病毒又会自动运行,将隐藏在U盘内的涉密文件暗中“轮渡”到互联网上特定邮箱或服务器中,窃密者即可远程下载涉密信息。

以下两起案例,是近期发生真实泄密事件,都属于典型的由“轮渡”木马病毒造成的无意识泄密事件。

小刘,是某机关一名干部,平时好学上进,表现突出,被组织上定为政工干部培养苗子。2006年经组织推荐,小刘被送政工班培训。去学习前,小刘特意将自己平时在机关撰写的计划、总结等涉密资料存入U盘,准备在学习期间进行学术交流。学习期间,小刘多次上网查阅资料,并用该U盘下载参考资料。在此过程中,“轮渡”木马病毒自动驻存于U盘中,将小刘存储的涉密资料悉数“盗”入国际互联网。事后查明,小刘泄密的资料达32份,他因此受到降职、降衔的严肃处理。

董教授,是某大学知名教授,平时工作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在家备课。由于需要查阅资料,他家中的电脑接入了国际互联网。董教授白天在办公室办公电脑上工作,晚上在家用个人电脑工作,经常用U盘将未完成的工作内容在两个电脑间相互拷贝。自2005年以来,董教授办公电脑内的二百多份文件资料竟鬼使神差般地“跑”进了互联网,造成重大泄密。经上级保密委员会审查鉴定,涉密文件资料达三十多份,董教授受到降职降衔、降职称的严肃处理。

因保密防范知识缺乏造成的泄密实在令人遗憾!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类似这样不该发生的一幕却在不断上演。这两起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充分反映了部分涉密人员保密观念淡薄、信息技术知识特别是网络安全防范知识欠缺、单位网络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当前,在一些单位,由于缺乏对安全保密知识的宣传教育,缺乏对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的严格管理,涉密人员对安全保密防范知识不懂不会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甚至连安全保密的基本常识都不了解,由此造成的泄密事件防不胜防。因此,抓好安全保密知识的宣传教育,严格对互联网的使用管理,不仅是各单位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必须认认真真抓好,确保人人了解,人人知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泄密。(摘自湖南省国家保密局网站)

泄密案例2

我国破获首例网上泄露国防重大机密案

这是一起在互联网上泄露某国防重点工程秘密案,是我国目前破获的首例网上泄露国防重大机密案。

1999年5月19日,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安全小组联络员,在互联网上发现一篇介绍某国防重点工程研制进度、近期研制规划和总装、试验情况,以及中央、军委领导亲临研制现场的有关情况的文章,立即将该文下载并报告成都市安全局。通过侦破,是航空工业总公司某研究所工作人员郭某所为。

郭某,1992年7月毕业于一所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承担国防重点工程任务的某研究所工作。他参加了该工程的设计工作,并先后两次被公派出国培训,对该工程的研制进展情况比较熟悉。应当说良好的学习基础加之良好的工作环境,他完全可以将自己锻炼成一位知名专家和学者,甚至会在不久的将来承担起重要的业务工作。 但他由于经不住物质利益的引诱,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擅自离开单位到某信息技术开发公司打工,并担任该公司主办的某论坛的"版主"。不辞而别数月之久,该研究所为严肃工作纪律,于1998年7月将其除名。

1999年5月7日,郭某在家通过拨号上网,看到有关该工程的一些内容,抱着"别人的信息都不准确,自己从事过这项工作应当有责任发表一篇最权威的文章"的心理,于在线状态下编写并发表了该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依法判处郭某有期徒刑8个月。(摘自杭州市国家保密局网站)

一 原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法院黄松仁泄密案

黄松仁,原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法院院长。他曾有着当兵18年,入党37年,从事政法工作19年的光荣历史。 1994年,连云区法院审理蒋玉春挪用公款案时,蒋妻杭某为救丈夫,使出浑身解数,除了给黄松仁送去金饰、烟酒等物品外,把自己也搭了进去。黄松仁被女色和金钱所俘虏,对杭惟命是从,他不仅将有关案卷材料私下复印180多页交给杭,还在审委会上力主为蒋玉春开脱罪名,致使蒋玉春被判无罪,后因检察机关抗诉,此案不得不重新审理。 黄松仁与杭的“铁关系”不胫而走,一些案犯的家属纷纷找杭帮忙。1994年至1996年间,连云区法院在先后审理4个贪污、受贿案件时,4名案犯的妻子通过杭的引见,给黄松仁送来了大笔金钱和贵重物品,黄松仁笑纳之余,向案犯家属提供了大量办案侦察的案卷资料,并采取授意行贿人翻供、指使办案人员削减赃款、直接干涉案件审理等手段,千方百计为案犯开脱罪名,减轻处罚。在上述5案的审理中,黄松仁共向案犯亲属泄露机密级案卷材料多达119件,收受贿赂款物折合人民币93708元。黄松仁因泄露国家秘密罪、受贿罪、徇私枉法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并没收非法所得。

二 计算机网上泄密案

利用网络传递信息方便快捷,但利用互联网传递涉密信息,在方便自己的同时,也方便了境外的间谍机构。用涉密计算机上网浏览、传递涉密或不涉密信息都是十分危险的。别有用心的人不但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涉密信息,还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的漏洞侵入涉密计算机硬盘。也许当一些人津津有味地上网浏览时,间谍也正在津津有味地下载着我们的国家秘密。

2002年3月,某市某区教委为传达文件需要,竟将上级下发的涉密文件贴在与国际互联网相联的区教育信息网上。经鉴定,其中共3份属机密级国家秘密,2份属于秘密级国家秘密。

2002年2月,华北某学院教师刘某将涉密科研项目申请书(秘密级)在互联网上用电子邮件形式传递,造成泄密。6月,该学院另一教师将7项涉密科研成果(秘密级)在互联网上用电子邮件传递,造成泄密。还是6月,该学院教师王某将两篇涉密文章在互联网上用电子邮件形式传递,造成泄密。案发后,学院给予三起泄密事件的责任人行政警告处分,并进行通报批评。

2002年9月,某部委研究室工作人员张某违反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擅自在载有机密级文件的计算机上安装上网设施,从互联网上下载资料。致使计算机中有关统战工作的机密级文件被窃取,最后竟出现在某国的网站上,不仅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在国际上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三 空军某部将歼十飞机图纸外卖个体废品收购站案

2005年某部空军机关,将我国歼十飞机维护及飞机构造生产图纸、流程工艺要求等几百张机密图纸,给个体收购站当作废品处理,经发现后及时进行了制止,处理了当事人。

谁能跟我讲下木马的故事吗?

特洛伊木马(以下简称木马),英文叫做“Trojan horse”,其名称取自希腊神话的特洛伊木马记。

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了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围攻9年后,到第10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了一计,就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腹内,放在城外后,佯作退兵。特洛伊人以为敌兵已退,就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搬入城中。到了夜间,埋伏在木马中的勇士跳出来,打开了城门,希腊将士一拥而入攻下了城池。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盗密报卡解绑过程:

登陆的时候通过木马盗取玩家的密码,并且用盗取的密码进入密码保护卡解除绑定的网页页面,在通过木马把玩家登陆时候的三个密码保护卡数换成密码保护卡解绑需要的三个数,1次就能骗到密码保护卡解除绑定需要的三个数了,再解除绑定,玩家的帐号就跟没密码保护卡一样.电话密码保护也一样,玩家打了电话,然后登陆的时候通过木马让玩家不能连接服务器并盗取玩家的密码,然后盗取账号者就2分内可以上去了盗取玩家财产。

更好的反击盗取账号者措施

1.设置角色密码(可结合密码保护卡),

2.设置背包密码,背包分二部分(G也分2部份,1大额,1小额),一部分需要密码(可以放重要的财产),一部分不要密码(放置常用物品),可结合密保卡。

3,装备栏设置密码保护卡,上线后需要输入密保卡解除装备栏的密报卡数,才能使用技能 ,如果不解除绑定,不能使用技能并且无法交易。

4,仓库通过密码打开后,与背包相同。

5,设置退出密码,输入退出密码正常才能下线,非正常下线5分内补能登陆。

6 设置下次登陆地点,玩家下线时可以选者下次登陆的IP段(以市为单位,不在IP段里面的IP,不能登陆 )

6 计算机绑定,对于有计算机的玩家可以绑定CPU编号,这点某些杀毒软件有这个技术,你们估计也有这技术。

7,上述六点可结合密码保护卡,并且可以设置多张密码保护卡,登陆界面一张密码保护卡,角色界面一张密码保护卡,背包一张密码保护卡,仓库一张密码保护卡,退出登录一张密码保护卡。补充:密保卡可随自己意愿绑定,但是追号大于等于2,背包,仓库等可以用同1张密保卡(最好不和登陆用同1张),关于手机密保可改为,登陆时不需打手机,登陆后所有物品全部无法交易出售,无法发言,在登陆后打手机才可解除,可防止手机密保在登陆界面被木马利用

8,加强游戏本身防木马能力。可以和杀毒软件公司合作设置一款专门用于魔兽的杀毒软件

9,加入网吧IP段保护

10,这需要网游公司对现有密码系统升级

在计算机领域中,它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

所谓隐蔽性是指木马的设计者为了防止木马被发现,会采用多种手段隐藏木马,这样服务端即使发现感染了木马,由于不能确定其具体位置,往往只能望“马”兴叹。

所谓非授权性是指一旦控制端与服务端连接后,控制端将享有服务端的大部分操作权限,包括修改文件,修改注册表,控制鼠标,键盘等等,而这些权力并不是服务端赋予的,而是通过木马程序窃取的。

从木马的发展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最初网络还处于以UNIX平台为主的时期,木马就产生了,当时的木马程序的功能相对简单,往往是将一段程序嵌入到系统文件中,用跳转指令来执行一些木马的功能,在这个时期木马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大都是些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网络和编程知识。

而后随着WINDOWS平台的日益普及,一些基于图形操作的木马程序出现了,用户界面的改善,使使用者不用懂太多的专业知识就可以熟练的操作木马,相对的木马入侵事件也频繁出现,而且由于这个时期木马的功能已日趋完善,因此对服务端的破坏也更大了。

所以所木马发展到今天,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一旦被木马控制,你的电脑将毫无秘密可言

  • 评论列表:
  •  惑心野慌
     发布于 2022-10-06 07:06:02  回复该评论
  • 技术开发公司打工,并担任该公司主办的某论坛的"版主"。不辞而别数月之久,该研究所为严肃工作纪律,于1998年7月将其除名。 1999年5月7日,郭某在家通过拨号上网,看到有关该
  •  痛言野侃
     发布于 2022-10-06 04:49:21  回复该评论
  • 型 FRODO VIRUS(福禄多病毒)-"毒"钟文件配置表• 千面人 PE_MARBURG -掀起全球"战争游戏"• 文件宏 Taiwan NO.1 文件宏病毒-数学能力大考验• 特洛伊木马病毒 VS.计算机蠕虫 " E
  •  鸠骨蒗幽
     发布于 2022-10-06 05:57:40  回复该评论
  • 证券网站多款软件被捆绑木马 2006年8月25日,江民科技反病毒中心监测到,光大证券阳光网()站点上提供的“光大证券新版网上交易系统”、“光大证券专业分析版
  •  慵吋饮湿
     发布于 2022-10-06 09:38:31  回复该评论
  • 们觉得网上盗窃无所谓。一方面司法机关对这些未成年人淡漠的法制观念表示担忧,另一方面他们也注意到利用网络平台作为销赃工具的情况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犯罪形态,而对这种网络平
  •  离鸢饮酎
     发布于 2022-10-06 09:39:06  回复该评论
  • 的网络盗窃案件,2006年11月深圳警方召开了此案的新闻发布会。本案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多数是未成年人,在抓捕当晚,警方将其中情节较轻的交由当地的公安机关进行处理,11个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被带回了深圳。21岁的金某是该团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