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北斗系统有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 2、我国首个地铁北斗定位系统开建,导航精度提高到两米内,背后有哪些黑科技?
- 3、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电脑版有什么黑科技,居然能定位
- 4、台湾榨菜哥称北斗卫星比GPS好用,北斗导航有哪些黑科技?
- 5、预测路人行为的AI,低成本高精定位,抢鲜体验法雷奥CES黑科技!
- 6、多项黑科技加持 定位高端华为Mate 20 Pro真的稳了
北斗系统有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北斗系统的作用还是不断发掘。作为一个全球定位系统,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仅在民用方面,可以说我们已经不能离开了。它的作用只受想像力的限制。
11月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很多人可能认为,“北斗”的作用就是导航。其实,“北斗”系统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它不仅已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和搜救打捞等领域,还正在金融、通信、电力、工程勘测、精准农业、资源调查、地震监测、公共安全、应急救灾、全球搜救和国防建设等许多方面大显身手。就在刚刚过去的“双11”活动中,北斗也在智慧物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程建设的利器
“北斗”系统可为建筑、挖掘、路基、规划设计、物理勘探、石油钻探和地壳运动监测等许多工程提供高精度定位,因此能大大提高工程建设的生产力,并提升相关活动的精度和效率,比传统测量方法的效率高3倍以上。
比如,应用该技术已使道路、桥梁的建设精度达到毫米级,大大提高了隧道、地铁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测量与建设精度,降低了建设成本。“北斗”技术用于公路边坡、桥梁变形监测后,由于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因而选点灵活,能根据监测需要,将监测点布设在对变形体的形变比较敏感的特征点上。
最简单的例子是:盖高楼时,用“北斗”终端可随时测量楼房歪不歪;在洪灾来临时,用“北斗”终端能及时了解水坝是否移动;在挖山洞或地铁时,用“北斗”终端就不用担心从双向往中间掘进时出现错位了,比单向掘进隧道效率提高50%。
助力精细农业增产
导航卫星的精确定位功能可广泛用于农场规划、田间测图、土壤取样、拖拉机引导、作物田间检测和播种速度选择以及肥料、杀虫剂和产量检测系统等。
它能够提升农药、除草剂和肥料使用的精度,同时更好地控制化学物质的扩散,从而降低成本、扩大产量,创造环境友好型的新农场,使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作物增产3%-50%,大大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力、资金(机器和设备)和原材料(种子、肥料、杀虫剂、其他化学药品、燃料、油和电)成本,降低的投入占总成本的1%-50%不等。据估计,卫星导航技术带动的平均增产可以达到10%,平均成本能够降低15%。
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监管平台,已实现农机远程管理与精准作业,服务农机设备超过5万台,精细农业产量提高5%,农机油耗节约10%。
海洋渔业的帮手
渔业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的行业之一。安装了“北斗”用户机,不仅可以为船只导航,还可以通过“北斗”独有的短报文通信技术,报告船只位置和船上人员的情况。我国已经有约10万艘出海渔船安装了“北斗”用户机。
对渔民来说,“北斗”的短报文功能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与家人联络,满足情感需要。二是与国内市场联络,打了什么鱼,有多少斤,可以提前通知预售,提高收入。三是与周边渔船联络,遇险时及时自救和互救。四是有了准确定位,可以避免打鱼越境的纠纷。
我国已通过“北斗”先后向渔民发送了数万次热带气旋等危险气象信息警报,救助了多艘渔船、渔民、病人等,累计救助1万余人,有效避免涉外事件多起,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金融电力的保障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基础。然而,在网络条件下的金融服务体系中,时间的同步是至关重要的,用“北斗”系统提供的精确授时服务可使现代金融体系实现网络时间同步段,保证现代金融系统安全运行,因为全国各金融单位的1秒钟误差,就有可能带来巨额的损失。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也需要在很大的范围内实现较高精度的时间同步,这样可实现整个电网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实现同步相位测量、运行稳定性判断、故障定位、高可靠性的电流纵差保护、继电保护等,从而提高电力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北斗电力全网时间同步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结束了我国电力运行时间完全依赖美国GPS的历史,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电力安全和国家安全。
实现防灾救灾实时调度
在紧急救援上,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以及位置报告等功能,已实现全国范围的实时救灾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灾情信息快速上报与共享等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灾害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2008年汶川地震时,震区通信中断。救援部队通过“北斗”的短报文功能,让救援部队和指挥部的联系保持顺畅,从而保证了指挥命令及时下达、灾情信息实时上报等整个救灾的指挥调度,在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我国已把“北斗”技术与井下监测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井下瓦斯浓度、风机转停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我国还将“北斗”引入自动气象站,增强了自动气象站适应性。
由于“北斗”可实现全国范围的无缝覆盖,具有定位、授时和短报文等功能,所以为森林防火、扑火的指挥调度提供了新的技术,有效解决了火场定位、侦察、引导扑救、后勤保障、损失评估等问题。目前,全国各地森林防火系统已经配备多台套“北斗”用户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依托大数据实现智慧物流
物联网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北斗”系统可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在感知、网络两个层面。这里我们侧重说说“北斗”在智慧物流方面的应用。
比如,北京近年来逐步在物流车辆上安装“北斗”设备,结合自身的物流大数据,进行了物流智慧管理。通过对车辆速度和路线的实时监控,保障驾驶安全;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理位置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定制服务线路,提高物流效率,管控成本,也让信息更透明。
“互联网+北斗物流”项目,通过手机货源APP终端,能让行进中的空货车找到离自己最近的货源。有了这款APP终端,包裹能更加及时地进行运输,早一天开始运输,就能早一天送达目的地。
此外,国内电商平台还研制出了“北斗”智能车载终端及人员佩戴式手环设备等北斗产品,并接入物流云平台进行有效运转,能实时掌握和调度车辆、人员位置、状态和载货信息,为客户提供最适合的配送方案,并根据需求变化迅速调整。
“只受想象力的限制”
随着卫星导航接收机的集成微小型化,它可以被嵌入到其他的通信、计算机、安全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中,使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卫星导航系统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融合是目前导航系统在社会中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如在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和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中集成导航功能,提供一种基于位置的服务。
在今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国庆盛大阅兵式上,来自32个装备方队的580台车辆,以整齐划一的行进速度,前后左右一致的车距,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背后的“秘密武器”就是“北斗阅兵训练考核辅助系统”,它可以保障32个方队整体车速控制在10千米/小时,骑线偏差不超过1厘米,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已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同时,该系统也精准助力阅兵训练,使训练高质高效。
在科学研究上,“北斗”已用于电离层和中性大气反演以及气象学研究,卫星跟踪地球重力场和大气探测,以及航天器或地球卫星精密定轨、导航与对接等科学目的,为科学发展服务。
在水利上,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水文监测系统已建设完成,实现了多山地域水文测报信息的实时传输,大大提高了灾情预报的准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供重要的保障。
在气象观测预报上,一系列气象测报型“北斗”用户设备研制成功,提出了实用可行的系统应用解决方案,解决了国家气象局和各地气象中心气象站的数字报文自动传输和可视化问题……
“北斗”的用途远不止如今的车辆导航、手机定位、电子地图。由于智能产业与时空信息密切相关,能提供位置和时间信息的卫星导航技术必将被用于智能网络、智能传感、智能交通、智能通信、智能物流、智能社区、智能电网等所有智能产业中,并形成各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商业模式。
有关“北斗”应用的例子举不胜举。当它与云计算等新技术结合时,其应用“只受想象力限制”绝不是一句空话。
(原标题:除了导航,“北斗”还能干什么)
我国首个地铁北斗定位系统开建,导航精度提高到两米内,背后有哪些黑科技?
系统采用DSP+arm双芯片结构。DSP主要负责接收北斗模块的定位信息和算法处理功能。ARM芯片负责与DSP芯片通信,控制TFT-LCD的显示功能。硬件设计主要包括电源、arm、DSP、网络、TFT-LCD和北斗模块的设计。ARM芯片采用易发半导体公司的stm32f103vet6芯片。该芯片是32位Cortex-M3核心微处理器,最大主频为72 MHz。
它封装为lqfp100,减少了PCB的面积。此外,它还支持IO引脚的重新映射配置,降低了PCB布线的难度,支持JTAG和SWD调试/下载模式,方便用户使用市场上常用的调试工具j-link调试/下载程序,使用方便。网络部分主要提供可选功能。当条件满足时,系统的定位信息可以发送到以太网,供远程用户访问和查询。
系统采用美国MICROSTAR公司的ENC28J60网络芯片,该芯片是IEEE802 3兼容的以太网控制器,支持全/半双工模式,工作电压兼容TTL级和CMOS级,冲突时可编程自动重传,可编程填充和CRC生成,内部FIFO和DMA,用于硬件支持的快速数据传输和IP校验和计算,其封装为ssop28,与微处理器的连接方式为SPI总线,控制方便,最高速度可达10Mbit·s-1。
北斗模块采用北京和信兴通公司的um220北斗定位芯片,可同时支持BD2 B1和GPS L1。输出数据模式为USART,数据协议为NMEA 0183,默认通信波特率为9600位·s-1,支持的最大波特率可根据用户需要设置为230 400位·s-1。其输入/输出信号类型为LVTTL电平
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电脑版有什么黑科技,居然能定位
不只是Gps能定位,网络也能定位,可以根据ip地址和路由器定位,但是精确度比gps差得很远。我了解的是这样,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
1、如果你电脑直接连接宽带,而不是wifi,它应该会根据IP地址定位,不精确。
2、如果你连接了wifi,会根据路由器定位。比如一个手机连上了那个路由器的wifi,然后又开了gps和百度地图,百度地图就把路由器的mac地址和手机的位置传到服务器,wifi的范围不可能太大,路由器的位置大概就是手机当时的位置。然后你电脑再连接wifi,路由器的位置就是你电脑的位置。
台湾榨菜哥称北斗卫星比GPS好用,北斗导航有哪些黑科技?
在国内,中国自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难免不被用来与美国的GPS来比较,在昨日,台湾“名嘴”黄世聪(因前几日榨菜事件,自称榨菜哥),在节目中开始吹捧大陆的北斗卫星系统:范围大又精准,超过GPS成为霸主。而北斗卫星本身就是一个黑科技。
在这里小编便对北斗卫星系统进行一个简介。
2012年底,北斗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应用与产业化推广正式进入快车道。研究院在北斗应用推广之初,便积极布局各项北斗行业应用,如交通、渔业、林业、农业、电力等行业。我们的产品都曾为推动中国北斗规模化应用发挥重要作用。
这里提及一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几个方面。首先出行上,可以通过北斗系统实现车辆的精准定位与实时监控,并能提供历史轨迹回放、超速报警等多项个性化服务,保障行车安全。研究院研发的“循迹-车辆监控系统”,为车辆安全监管提供了来自航天的科技手段。
此外的利用北斗系统建设的智慧旅游系统、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室内定位系统、形变监测系统、风电场测风塔应用、智慧牧场、矿山监测等,都有研究院贡献的北斗智慧。在地面信号不通畅的区域,通过北斗短报文实现应急救援;通过北斗高精度监测,实现矿区地质灾害监测;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与惯性组合导航技术、农机智能控制技术的融合,实现农业自动驾驶,提升工作效率。研究院的北斗应用产品五花八门,通过多年的应用推广,北斗已经在交通、林业、渔业、民政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目前,北斗系统正在积极建设,计划2020年前后建成全球系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稳步推进北斗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北斗系统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发展。
预测路人行为的AI,低成本高精定位,抢鲜体验法雷奥CES黑科技!
文:BY
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就如同自动驾驶车辆的眼睛,汽车想要实现自动驾驶,拥有“好视力”是最必不可少的。作为世界范围内领先的传感器供应商,法雷奥旗下产品SCALA是迄今为止唯一已实现量产、并安装在已上市车型中的车规级激光雷达。本届CES,法雷奥除了传感器,还有很多汽车相关人工智能应用展示。今天,我就在拉斯维加斯为大家抢鲜展示这些即将在CES展出的黑科技!
预测型人工智能Move Predict.ai
虽然在复杂信息处理及计算上,人脑的反应速度远不及AI,例如人类在下棋上总是被AI完虐,但事实上人脑的“算力”要远高于AI 。人脑的高“算力”优势可以体现在现阶段某些场景下,人类驾驶员拥有远高于自动驾驶车辆的能力,例如过马路时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博弈”,环岛中自身和其他行驶车辆的“博弈”,人类驾驶员在识别目标驾驶意图上拥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和处理应对方式。
对我们而言,只要路人一个手势或眼神,就能知道对方下一秒会怎么走,自身也懂得如何通过眼神及肢体动作,向其他人传递自己的意图。但这些对人类而言天生就具备的能力,现阶段的自动驾驶AI还做不到。现阶段大部分AI都是做逻辑判断,而更高阶的AI是会“思考”,预测尚未发生但大概率发生的事。
法雷奥展示的Move Predict.ai就是会“思考”的AI,法雷奥 Move Predict.ai通过自家的激光雷达及鱼眼摄像头,识别车辆附近的弱势道路使用者,例如行人、非机动车等,并根据他们当下的行为及注意力分散程度来预测其下一步动作。
例如一辆搭载该系统的车辆路过斑马线,系统会扫描车辆周围的行人,并根据距离筛选优先级。通过观察这些优先级行人状态,例如是否在打电话,是否戴着墨镜,以及其他肢体动作等细节。AI通过这些信息预测行人的意图(如过马路)和可能的行动轨迹,而根据这些预测信息,自动驾驶车辆或人类驾驶员就会知道此时是需要刹车,还是直接通过。法雷奥Move Predict.ai现阶段可以有效提升车辆主动安全性能,未来可以帮助自动驾驶车辆高效安全地经过斑马线、环岛等复杂路况。
低成本高精定位解决方案
现阶段大部分高精定位方案,是通过在地面建立基站,利用三角定位来提升天上的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这类高精定位普及起来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隧道等接受不到卫星信号区域,需花费更多的成本来优化惯导系统确保精度,另一个是建设基站和维护基站本身就需要很高的成本。两方面成本上的压力,导致目前高精定位难“上车”。
法雷奥Drive4U? Locate是一套低成本高精定位解决方案,可实现车道级(误差12cm以内)高精定位,这同样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必备技能。简单来说,这套方案的原理可以分为三步。
首先法雷奥利用自身搭载激光雷达的车队构建高精地图,后期将通过众包的形式以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方式在云端构建高精地图。其次通过每辆车的GPS信号,将自身位置的环境信息与高精地图相应位置环境信息建立匹配关系。最后通过两种环境信息的比对,来计算出补偿值修正当前的GPS信息,以达到厘米级的定位。
低能耗智能座舱
每个人对环境的感知都有略微的差异,即便是在同一辆车内,也会发生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热的“温差矛盾”。法雷奥 Smart Cocoon 4.0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Autolab体验的演示车中,通过雷达收集不同位置乘客呼吸时的细微变化(如胸腔收缩),比对生成乘客的体型、心率信息。再通过摄像头收集面部信息,进行视觉计算生成乘客的温度、情绪等状态。
了解车内每位乘员的心率、体型、体温、情绪等信息,可以帮助车辆对每位乘客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使车辆更智能。演示车的加热系统也做了改装,将传统电加热(PTC)改为可分区控制的热泵,不仅可以满足座舱内不同成员的温度需求,空调利用效率也更高。
通过低能耗的热泵避免掉不必要的制热需求(如仅驾驶员开车时,只为驾驶员供热即可),使得车辆在冬季可以最高节省30%的能源消耗。这项技术尤其适合纯电动汽车,空调利用效率更高也就可以减少电池能耗浪费,最终有效提升纯电动车冬季续航里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多项黑科技加持 定位高端华为Mate 20 Pro真的稳了
华为Mate 20 Pro发布之后,在众多旗舰机皇中便迅速成为一款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国行版本的售价也对国内用户十分友好,可以说,在4000元乃至10000元+的售价内,华为已经树立了自己的高端旗帜,获得了越来越多高端人群的认可,不断累积的品牌影响力也使华为手机在高端市场有了立足之地,让华为Mate 20 Pro在全球市场上拥有和苹果,三星旗舰相抗衡的实力。
有趣的是,在新iPhone发布登上微博热搜榜的同时,一句“华为,稳了”也悄然登上微博热搜。这在往年苹果发布新iPhone的时候是完全不能想象的。如今在Mate 20系列发布之后,华为证明这句“稳了”不仅仅是吊起大家的胃口,更是其实力的体现。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告诉大家华为到底是如何稳了的。
一,极致科技 华为Mate 20 Pro产品配置稳了
现在许多品牌手机的设计风格相似度很高,大部分则直接抄袭苹果iPhone设计,可以说完全没有特色。华为Mate 20 Pro在其ID设计上,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带有极高的辨识度,背面的矩阵式四摄像头灵感取自保时捷顶级跑车四眼车灯,而最高端产品的华为Mate 20 RS保时捷设计更是汇聚全球设计领域尖端力量,集华为手机、保时捷设计、徕卡三大品牌之所长,融合前沿科技与美学艺术带来突破性创新。
数据显示,2017年,华为在研发投入的资金达到了896亿元,占到了公司营收的14.9%,芯片研究是华为最大的技术投资,相对应的,今年发布的麒麟980将华为在芯片研发水平上拉升到了和苹果同起同坐的水准。
麒麟980带来了性能和能效的大幅提升,其中CPU单核性能提升75%,能效提升58%;GPU与上一代相比性能提升46%,能效提升178%。更值得一提的是,麒麟980搭载世界首枚双NPU,带来了强大的图像、影像识别能力,能实现每分钟图像识别4500张,支持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物体检测等AI场景。麒麟980无论是一些关键的核心指标,还是其它的散发型功能,麒麟980已经没有明显的短板,并且在均衡的基础上,能够发挥自己与终端紧密结合的优势。
外观设计和处理器性能仅仅只代表了华为先进技术的一小部分,华为Mate 20 Pro还有着40W的超级快充、4200毫安时的大电池、屏幕指纹、3D结构光、防水、无线反向快充的功能,随便拿出一样都远超现在旗舰水准的标配,甚至很多功都超越了同期的旗舰产品iPhone XS和三星Note 9。
华为Mate 20 Pro可以说是一款华为集科技大成、综合实力均衡的高端旗舰产品。这个代表着华为目前在手机行业最领先“黑科技”的集合,沿袭了Mate系列极致科技的核心基因,持续创新和突破。
二、徕卡三摄机皇 华为Mate 20 Pro拍照稳了
对于拍照来说,华为手机在今年推出的两款产品可以说完全没有对手,在国外权威网站DxO的评分中,华为手机更是长时间霸占榜单头名。华为Mate 20 Pro有着加强版的新一代徕卡三摄,并且支持3倍光学变焦以及5倍的混合变焦。
配备3颗摄像头的华为Mate 20 Pro比市售的旗舰产品多出了一个超广角镜头,这个新加入的超广角镜头还支持微距拍摄。除了新的超广角镜头以外,华为Mate 20 Pro还继承了3倍光学变焦镜头和4000万像素的大底CMOS,可以说在硬件配置上就已经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
同时,基于双核NPU在算力上的提升,华为Mate 20 Pro可以实现了静态识别到动态识别的跨越,能够实时对动态人体做出识别。也正是因此,Mate 20 Pro新增了AI人像留色功能,在拍摄影片时能够实时识别人像,并在视频中只保留人像色彩,背景统一渲染为黑白,拍摄出极具格调的视频。
可以说,华为Mate 20 Pro的拍照表现无懈可击,焦段覆盖更广,多场景应对自如,在微距上的表现堪称惊艳,代表了目前最强的手机拍照实力。
三、智慧新高度 华为Mate 20 Pro AI稳了
EMUI 9.0系统与麒麟980配置的双核NPU架构软硬结合,使得华为 Mate 20 Pro实现了更强大的AI功能,比如游戏过程中可以对游戏场景下的各项数据进行智能学习,优化资源调配,提升体验;在日常使用方面也是更加贴近生活,让AI的使用进一步的融入到日常的购物、娱乐当中。
华为Mate 20 Pro针对手机的负一屏的使用,增添了很多实用的AI辅助功能,比如顶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定义一些经常用到的App,通过设置,手机可以实现一键发微博,一键调出支付宝,微信付款码,或者是打开滴滴,快速打车。快捷应用的下方还可以开启手机情景智能功能,各类贴心的小卡片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国内和海外出行提醒,在航班起飞前还会有通知提示。而且还会根据到达的目的地址推送当地天气预报,以及规划到达机场的路线,以后出差或者出游只需要一部华为Mate 20 Pro就可以轻松管理自己的行程。
相信许多人手机中都安装有不少应用程序,比如我们在出游前下载的一堆旅游app,为了翻译文档下载的翻译助手等等,仅仅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华为的AI助手可以通过系统定位以及摄像头识别等方式帮助用户提供旅行指南,拍照识物,食物热量识别以及10种语言相互转译等功能,不需要下载APP,而且使用十分便捷。
现在,华为Mate 20 Pro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众多对手,成为当之无愧无愧的“最强机皇”,在高端机市场华为并没有采用极端的设计,而是延续着Mate系列的稳健。通过对新技术的研发和极致的性能,新的Mate 20 Pro上,这份“稳重”又增添了“极致科技”。功能上更满足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让他们热爱上华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