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黑客帝国解析
先说下初看这支预告的感受吧,和不少大伙伴留言那样,第一次看完这支预告片时,感觉似曾相识的要素过多,多到有种堆叠感,似乎恨不得大到动作和镜头语言,小到物件都要去贴合前三部尤其是第一部的作品。
说好听点的叫自我经典致敬,说难听点有点炒冷饭。
坦白讲确实这支预告我第一次看完也没有那么的兴奋,毕竟三部曲已经做得非常完美了,再加上沃卓斯基现在应该叫姐妹,她们此前已经明确回答《黑客帝国》只有三部曲,并反感有第四部的出现,可时间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虽然只有拉娜在导演和编剧名单上,但或许莉莉应该也会从中影响第四部的进程。
不管怎么样吧,第一支预告当再多看几遍时,我发现这支预告在似曾相识中,又夹带着各种细思极恐的可怕细节,让我不得不浮想联翩然后越来越期待,毕竟《黑客帝国》系列嘛,肯定是非常优秀的。
黑客帝国2中尼奥与造物主的对话的含义是什么?
这部电影,在情节上,虚拟世界就相当于一个电脑的操作系统。造物主本身编写了这个系统。造物主,就相当于微软。而尼奥本身也是病毒,史密斯也是病毒。尼奥成为救世主,其实也被植入了一套程序。救世主就是一套程序。
这个可以从设计师于救世主的对话可以看出来。
设计师说,观察你的反映是很有意思的事,虽然程序改变了你的意识。但你仍保有人性。
足以说明救世主是程序。
但是程序寄托在了人的身上。尼奥就相当于黑客了。编写病毒的黑客。想想,现实中的黑客。
现实中的黑客=人的意识,编写程序的能力。
尼奥=人的意识,改变母体的能力。
所以说,这就相当于,微软永远杀不死黑客。病毒将永远存在。微软能做的就是出个补丁,在后黑客在找漏洞。如此而已。
至于史密斯。他是尼奥本身的投影。影片融合了,哲学,宗教思辨性的东西。从阴阳的角度来看。史密斯就是尼奥的反面。精神上是邪恶的。但是力量上是相等的。所以史密斯也是黑客,微软也拿他没办法。
那样就还会有下一任救世主,并不是真正的解放锡安。 按照建筑师最初编写救世主时的任务,救世主的使命就是在锡安运行一段时间后,将锡安的代码带回到Matrix的源程序进行重装,同时机器摧毁锡安,完成Matrix系统的升级。之后救世主将按照初始设置,带领16女7男返回真实世界,再开始重建锡安,等待下一代的救世主。而尼奥与前任们不同的是,建筑师在他的意识中编写了关于爱的编码,这本来是系统处于不断升级的需要,也是考察人类反应的新实验。但这个关于爱的编码,不但导致了尼奥在第二集中做出违背程序设置的选择,而且在第三集中将“爱情”升华为“博爱”,从而最后终结了战争,终止了矩阵和锡安之间的循环。
关于Matrix
Matrix是一个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严整系统,一切都是有规律的,包括特工们和尼奥的超能力在内,都是包含在这个系统中的。而尼奥这个“救世主”的产生,则和数学中的哥德尔命题有关。奥地利数学家哥德尔在1931年发表了题为《论数学原理及有关系统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的论文,其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在任何数学系统中,只要其能包含整数的算术,这个系统的相容性就不可能通过几个基础学派所采用的逻辑原理建立。简单地说,就是在任何系统中,总有些真理是游离于逻辑之外的,这些真理就叫做歌德尔命题。
在Matrix中,尼奥就是在Matrix这个严整系统中不能被数学推得的歌德尔命题,不符合系统的规律。(建筑师对尼奥的谈话中涉及部分)当尼奥重生后,他就担负起系统所有的扰动,所有的规则在他面前都变得透明,因此他能够看到系统中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先知叫尼奥回到源头去终止灾难,在数学逻辑中就是将歌德尔命题变成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当作系统的一个变量,从而消除整个系统的不确定性。如果尼奥当初选择了毁灭锡安的门,他所携带的代码将反馈给系统,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而这个选择的前提则是系统中没有斯密斯这个狂人。但从数学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稳定也是暂时的,不是对系统的彻底修正,新的系统还是会产生自己的歌德尔命题,从而继续这个轮回。这就是为什么在尼奥之前会有六任救世主的原因。
按照建筑师最初编写救世主时的任务,救世主的使命就是在锡安运行一段时间后,将锡安的代码带回到Matrix的源程序进行重装,同时机器摧毁锡安,完成Matrix系统的升级。之后救世主将按照初始设置,带领16女7男返回真实世界,再开始重建锡安,等待下一代的救世主。而尼奥与前任们不同的是,建筑师在他的意识中编写了关于爱的编码,这本来是系统处于不断升级的需要,也是考察人类反应的新实验。但这个关于爱的编码,不但导致了尼奥在第二集中做出违背程序设置的选择,而且在第三集中将“爱情”升华为“博爱”,从而最后终结了战争,终止了矩阵和锡安之间的循环。
谁可以详细的解析一下黑客帝国系列电影的剧情
二十一世纪初,AI即人工智能出现,之后一直发展形成各种机器人,人类开始奴役机器人,终于有一天,有个即将被主人销毁的机器人产生意识,杀死了要销毁他的主人。这是第一台产生意识的机器人,相当于猴子进化成有思考能力的人类,人类当然要继续销毁这台机器人,却激发了更多机器人的意识,于是人类开始大规模销毁所有的机器人,一部分机器人跑到了地球的无人区,(没研究是哪个区域,不像是海里)当更多的机器人跑到那里时,机器人在那里建造了一个国家,名字忘了。机器人一直试图与人类和平共处,但人类发誓一定要清除所有机器人,终于发动大规模战争,机器人国家遭受了人类的狂轰滥炸,但对机器人本身却影响不大,核、高温、细菌、病毒等高科技武器对机器人基本无效,人类节节败退,这时候人类认为如果毁坏天空,遮蔽太阳,对太阳能依赖严重的机器人会自生自灭,于是导弹、飞机开始向天空发射各种黑雾,太阳被遮盖了,可惜人类太低估机器人了,机器人早在战争之初就对人类的身体研究得十分透彻了,找到了替代太阳的能量,人体电池。人类终于完败,没死的人被剥光衣服,叉上营养管放进了试管里(你肯定通过电影知道了),负责给机器人提供能量。第一个新问题产生,人类在营养液里活不久就要死亡,为了延长发电时间,机器人通过仪器向人类大脑发送脑电池使人类认为自己活在另一个世界里,这个就是矩阵,第一代矩阵的脑电波非常人性化,物质极大丰富,人类也具备各种能力,就是“天堂”的模样,但让机器人不解的是按他们的设计,人类在物质极其丰富(尽管是假的)的时候本应活得非常长,但却远达不到本应活的年龄,接连改造了四次矩阵,机器人放弃了原来的设想,把矩阵设计成了人类灭亡前的世界的样子,于是就有了电影里的世界,是完全根据人类历史来设计的。电池续航能力大辐增强,但是有几个问题仍需要解决,第一个就是有少许人类会苏醒,比如原著里有个小孩在雪地里玩耍,父母让他回家的时候,因为急着往家跑,导致精神恍惚觉醒了,还有一个短跑冠军,全力冲刺的时候突然觉醒,对于这种觉醒的,机器人首先会在矩阵里删除,方法是动用特工,特工在矩阵里能通过觉醒人的脑电波察觉到异常,然后该脑电波周围的人会自动变成特工,现实中在把觉醒的人从营养液里拉出扔掉,方法当然是有机器人清洁工处理了。但是对于“效率”要求颇高的机器人不甘心觉醒的人这么扔掉浪费,于是又设计了二层矩阵。这个一会在说。第二个就是这么庞大的系统,必然有BUG,,,,,,,,,打不动字了。。。。。。。。。。。。。
黑客帝国里面设计师和尼奥的对话大意是什么?
大意是:锡安不是一个真实的城市,它是由一个比母体更高级的系统控制的虚拟世界,用来安置那1%反抗母体控制的人类的意识。尼奥也不是真正的人类,他是母体中无数
不可避免的异常程序的集合体,也就是一个大Bug。而造物主也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就利用这个Bug来为机器升级,于是尼奥就相当于一款升级软件了。
每一代的尼奥都会最终走回代码之源,帮助机器完成升级,而这时候机器大军会摧毁锡安,然后救世主会到母体中选择16女7男,组成议会,建立新的锡安,等待
下一代的救世主出现。
而电影中的第六代尼奥为什么不同呢?是因为机器在进化到一定程度后,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情感。所以这一代的尼奥被植入了爱情的代码,并且在第三部中升华为博爱,达到了机器的目的。
《黑客帝国》系列电影由华纳兄弟公司1999年发行,安迪·沃卓斯基执导,由基努·里维斯、凯瑞-安·莫斯、劳伦斯·菲什伯恩等人主演。
1999年推出第一部之后,又在2003年分别推出了第二、三部。
讲述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尼奥在一名神秘女郎崔妮蒂的引导下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三人走上了抗争矩阵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