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美国军用卫星遭攻击?
2018年6月美国著名网络安全公司赛门铁克(Symantec)20日表示,该公司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安全监控工具最近发现,黑客组织正在针对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卫星通讯、电信、遥感成像服务和军事系统进行网络攻击。黑客组织这次对电信部门和卫星操作系统的袭击行动显示,黑客可以拦截甚至篡改网络运营机构传输给用户的通信。
赛门铁克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该公司自2013年开始追踪这一取名为“特里普”的黑客组织。声明说,赛门铁克基于人工智能的“针对性攻击分析”(Targeted Attack Analytics,TAA)工具在2018年1月发现,一些来自若干地区的计算机展开了针对卫星系统的恶意攻击行动。这一组织的袭击属于网络间谍行为,但暴露了他们破坏袭击目标的操作系统的策略。赛门铁克公司称,因此可以判定,该组织可以对目标采取更具进攻性和破坏性的行动。
在很多人眼里,只有那些反卫星导弹、激光和航天器才能对“高高在上”的卫星构成威胁,但现实是对卫星构成威胁的还有“看不见”的网络攻击。事实上,网络攻击已经远远超出了很多人认为的计算机攻击,网络已经成为一个网络空间,不仅可以攻击常见的计算机,还可以攻击卫星、电力设施等。
卫星运行会与地面联系,地面会发送指令给卫星,卫星也会向地面传输信息,地面与卫星通过通信链路进行联系,所以卫星整个系统也是一个网络空间,存在被网络攻击的可能性。
据“关心外空科学家联盟”统计,太空中有1300多颗卫星在运行,包括军事、民用和商用应用等不同用途的卫星。其中,美国拥有大多数,达549颗卫星,中国有200颗,俄罗斯有135颗。同时,超过60个国家正在投入长期的空间项目。近年来,不少智库和军事专家都对航天系统面临的多种多样卫星网络威胁发出警告。这些威胁可能包括使用无法检测的远程接入软件后门程序、不安全软件的泛滥、无保护的协议和使用未加密的通道。
相较于传统反卫星中采用硬杀伤的手段,使用网络攻击卫星有三点关键优势:一是攻击不会造成外太空不可控的太空碎片;二是对卫星实施网络攻击成本低,而且如果手段高超,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三是对卫星进行网络攻击风险较小,平时的攻击可以扰乱对手的太空活动,削弱其情报、监视和导弹预警等能力。美军和私营企业如今极度依赖卫星技术,但国际社会均不够重视可能发生的太空网络攻击。
庞大的卫星群是美军太空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为美军提供侦察、导弹预警、导航、通信和气象保障等信息支援,是美军打胜仗的关键。但由于卫星网络攻击技术的兴起,这些卫星不再高枕无忧。卫星网络攻击的门槛很低,这点是最大的威胁。以往只有军事强国才具备研制反卫星导弹、激光等反卫星武器,这样的强国屈指可数。卫星网络攻击,不仅国家可以实施,民间的相关敌对力量也具备这样的能力。
来源:澎湃新闻
1993到1998都发生了什么大的计算机事件?
1993年,英国一名未成年少年发明了一种能植入计算机系统并可获取高价值数据的程序SnifterProgram,以“信息流牛仔”为网络代号,通过因特网多次渗透进入美国空军最高指挥和控制研究开发机构的网络系统,先后破译了美军大量机密材料。更有甚者,1994年,这名英籍“电脑神童”,还将窃获和破译的美军大量机密资料,输入因特网公布于众,迫使美国军方对数以百万计的计算机通信密码重新进行编制。
1993年以后,黑客们屡次在世界各国的军事信息网络上登陆。1997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一名黑客进入美国弗吉尼亚州贝尔沃堡空军国际技术信息中心的空军主电脑中,成功地闯过美国空军专用电脑网络的层层关卡,致使五角大楼不得不将与空军相关的防务网络整整关闭了一昼夜,大约80页网页停止使用。
1998年3月,当英国制定“沙漠惊雷”军事行动计划,正准备掀起新的海湾战争,再次向伊拉克动武时,一群黑客悍然入侵美五角大楼,窃取了大量军事机密,引起美国政坛和军界的不安。
1998年4月,一个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黑客团伙,成功袭击了五角大楼的情报网系统,并窃走了控制军事卫星系统的情报,其中包括用于协调与10多枚卫星相联系的军事全球定位系统。
美国军用卫星真的遭遇网络攻击吗?
2031年12月7日清晨,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某指挥所的士兵和往常一样工作着,突然屏幕显示太空中的一些卫星开始变轨,与其他卫星相撞,还有一些卫星工作异常,下传异常信息或提供错误导航信息……这只是一个虚构的事件,但却是美国军队担心可能发生的太空“珍珠港”事件。
美军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现实中的网络攻击卫星事件已经在上演。美国著名网络安全公司赛门铁克20日表示,该公司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安全监控工具最近发现,黑客组织正在针对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卫星通讯、电信、遥感成像服务和军事系统进行网络攻击。
赛门铁克的声明说,黑客组织这次对电信部门和卫星操作系统的袭击行动显示,黑客可以拦截甚至篡改网络运营机构传输给用户的通信。
赛门铁克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该公司自2013年开始追踪这一取名为“特里普”的黑客组织。声明说,赛门铁克基于人工智能的“针对性攻击分析”工具在2018年1月发现,一些来自若干地区的计算机展开了针对卫星系统的恶意攻击行动。
赛门铁克公司认为,这一组织的袭击属于网络行为,但暴露了他们破坏袭击目标的操作系统的策略。赛门铁克公司称,因此可以判定,该组织可以对目标采取更具进攻性和破坏性的行动。
在很多人眼里,只有那些反卫星导弹、激光和航天器才能对“高高在上”的卫星构成威胁,但现实是对卫星构成威胁的还有“看不见”的网络攻击。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所长秦安表示,事实上,网络攻击已经远远超出了很多人认为的计算机攻击,网络已经成为一个网络空间,不仅可以攻击常见的计算机,还可以攻击卫星、电力设施等。
“卫星运行会与地面联系,地面会发送指令给卫星,卫星也会向地面传输信息,地面与卫星通过通信链路进行联系,所以卫星整个系统也是一个网络空间,存在被网络攻击的可能性。”秦安说。
据“关心外空科学家联盟”统计,太空中有1300多颗卫星在运行,包括军事、民用和商用应用等不同用途的卫星。其中,美国拥有大多数,达549颗卫星,中国有200颗,俄罗斯有135颗。同时,超过60个国家正在投入长期的空间项目。
近年来,不少智库和军事专家都对航天系统面临的多种多样卫星网络威胁发出警告。这些威胁可能包括使用无法检测的远程接入软件后门程序、不安全软件的泛滥、无保护的协议和使用未加密的通道。
相较于传统反卫星中采用硬杀伤的手段,使用网络攻击卫星有三点关键优势:一是攻击不会造成外太空不可控的太空碎片;二是对卫星实施网络攻击成本低,而且如果手段高超,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三是对卫星进行网络攻击风险较小,平时的攻击可以扰乱对手的太空活动,削弱其情报、监视和导弹预警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