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今年可以提前查分吗为什么我就查到我的高考分数了?
- 2、高考成绩陆续放榜有什么要注意的事情?
- 3、高考招录的五大陷阱是哪五大,为什么?
- 4、如何警惕高考志愿填报手机病毒软件?
- 5、"提前查分"链接有什么危险?
- 6、防“高考诈骗”是考后第一课,常见的高考诈骗有哪些?
今年可以提前查分吗为什么我就查到我的高考分数了?
不可以提前查分,都是统一公布分数查询时间。
诈骗分子称可以提前查询成绩,通过短信发送暗藏木马病毒的虚假查询分数的网络连接,一旦用户点开后,手机里留存的通讯录、网银等一些关键信息就会被盗取。查分的时候一定要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和查询网站,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一些链接。
高考前的准备工作:
一、确定交通工具
考生去考场,应该要确定适合的交通工具,确保在预判的时间内能够顺利到达考场。而且在去考场的路上,应该要考虑,如果堵车或其他突发情况,是否有备选的交通方案。
二、预判时间早出发
一定要提前半小时-一小时出发,以防在考场路上出现的各种情况。
三、迅速找到考场位置
到达考场附近后,应该熟悉如何最快地走到教室 ,了解清楚考场教学楼的方位,自己的考场是在几楼。并实地考察一些。
四、熟悉考场环境,为高考做好准备
到达考场后,可以坐下自己的位置上,感受一下。降低自己的紧张感,并且和考场建立熟悉感。
高考成绩陆续放榜有什么要注意的事情?
今天,甘肃、四川等地将率先启动高考分数查询,这也将拉开2017年各地高考成绩放榜的序幕。今日起至本月底,全国各省份都将密集公布高考成绩。为了方便考生查分,今年多地继续探索开通新媒体查分系统,考生若对分数有异议,亦可在第一时间申请成绩复核。
各地高考成绩将陆续公布 6月22日起至30日前放榜
根据各地此前公布的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从6月22日开始,全国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出炉。
甘肃省普通高考成绩查询工作预计于6月22日14时左右开始;6月22日晚,四川省高考成绩将放榜,并公布分数段;据媒体报道,吉林省高考成绩或将在6月22日20时可以查询。
根据公开报道及各地的安排,北京、安徽将于6月23日中午公布高考成绩,上海将于6月23日晚20点放榜,宁夏、湖北、广西等地也将于这一天放榜;浙江、河北、江西等地预计6月23日左右放榜。
6月24日至26日,还有一些地方的高考成绩也将陆续公布。据媒体报道,青海将于6月30日前发布成绩和招生计划,这意味着,全国所有考生预计在本月底前都能查到自己的高考分数。
查分方式更多元 新媒体齐上阵
高考放榜后,考生可利用各种方式查分。如今,查分的手段越来越多元,除了电话、短信等传统方式外,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也成了新的查分渠道。
例如,据媒体报道,云南考生可通过“云南省招考频道”网站、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查询成绩;陕西考生可关注“陕西考试招生”微信订阅号,点击“考试查询”进入“高考”栏目,查询考生本人高考成绩和位次信息。
对成绩有异议 考生可申请复核
查分后,对成绩有异议的考生还可申请成绩复核。湖南、江苏、上海等地现已发布成绩复核的申请办法。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通知称,高考成绩发布后,考生如对考试成绩有异议,应于6月27日上午11:00前,持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向所在中学或报名点提出书面申请;未按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提出的复核申请不予受理。
上海则要求,考生如对考试成绩有异议,可于6月24日10:00-18:00登录“上海招考热线”登记申请成绩复核,6月25日12:00起可登录同一网站查询成绩复核结果。
填报志愿陆续展开 注意各类、各批次填报起始时间
查到了高考成绩后,考生将进入填报志愿阶段。其中,一些地方的填报志愿开始时间和高考放榜同日。
例如,宁夏的志愿填报实行公布分数后,通过网上分时填报,6月23日至27日填报本科志愿、艺术类本科专业志愿、体育类本科专业志愿;8月1日至4日填报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本科志愿,高职志愿。
也有一些地方填报志愿的时间从高考放榜数日后开始。例如,山东高考成绩将于6月25日前公布,6月28号开始,该省各类、各批次填报志愿才会陆续展开,将一直持续到8月份。
北京将于6月23日公布高考成绩,随后在25日至29日填报本科志愿。据媒体报道,与往年不同,今年北京高考将首次合并原本科二批、本科三批,成为新的“本科二批”,可以填报10所平行志愿高校。
如何防范高招骗局?勿乱下APP,查分通过官方渠道
目前,高考招录大幕即将开启,与高招有关的诈骗伎俩也陆续被媒体曝光。其中,一些所谓的“查分网址”可能暗藏木马病毒。
据媒体报道,2016年,广东佛山一考生家长收到“学校”发来的短信称,点击链接就可查询孩子高考模拟考成绩,点了之后不但成绩没查到,银行卡内的5万多元也不翼而飞。
据了解,此类诈骗多借高考查分为名,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或者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木马链接。
此外,各类眼花缭乱的“高考填报志愿APP”日前出现在市场中,“互联网+”大数据为填报志愿提供了新路径的同时,也让骗子有空可钻。
有专家提醒,在应用商店下载此类APP时,如果显示有广告插件,最好不要点击下载;陌生号码发送的关于高考相关的网址链接,切勿点击,考生成绩、志愿填报、录取信息查询需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查询。
激动地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保护好自己的各类信息,按部就班做好自己后续的工作。
高考招录的五大陷阱是哪五大,为什么?
1、查分前:发送带病毒的钓鱼短信伪造查分网站
在分数还没出来之前,骗子们会根据家长想要查询高考分数的迫切心理给他们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短信,短信内容是一个网站的链接,骗子们还会附上说明,说这个网站能够提前查到成绩。
当家长点击了这个链接进入网站之后,他们的手机就会被这些木马病毒所侵袭。骗子会根据这些木马病毒套取手机中的信息,并借这些信息登录支付APP,套走手机中的钱。
之前就有一个家长,为了提前查成绩一次又一次点进这个网站,不但没有查到成绩,还被骗子套走了1万块。手机也陷入病毒当中,一直收到垃圾短信。
2、填志愿:伪造报志愿专家向学生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当填志愿的时候,骗子们又会冒出新的招数来。他们会假装自己是一些高校的著名导师,开班为孩子填报志愿,或者用一对一辅导的方式,让孩子相信他们能够为他们填报好的学校。要么就是直接注册一个填报志愿的APP,让孩子花钱买VIP。
但这些所谓的导师根本就什么都不懂,要么就一直忽悠孩子,在他们身上不断套钱。要么就以APP的方式跟孩子交流,等到填报志愿的时候消失得无影无踪。
去年就有一个孩子上当受骗,在一个填报志愿的APP上花500块注册了一个VIP,但后期APP就跟陷入瘫痪一样,找客服反馈也没有用,平白无故被骗走了500块钱。
3、报学校:野鸡大学冒充正牌大学招录学生
当然,最可恶的还是那些冒充正牌大学的野鸡大学。这些野鸡大学明明没有什么师资力量,却偏偏在自己的网站上放上优秀大学的照片资料,甚至还会复制人家大学里老师的资料放在网站充门面。
等到学生们报考了这个大学之后,才发现这大学根本就没有他们在网站上看的那么好,根本就是一个空架子。这些学校甚至连颁发学历的资格都没有,就是想通过这样的空壳消耗孩子们的钱。
4、分数低:伪造黑客身份,假装能够入侵内部系统修改成绩
有些骗子专门针对分数低的孩子设下陷阱,他们为自己伪造一个超级黑客的身份,假装自己能够入侵系统,为孩子更改高考成绩。这样的骗局虽然很容易识破,但不乏有些孩子钻牛角尖,会有上套的危险。
前段时间就有一个孩子因为相信了这个超级黑客的鬼话,先后为他转了1500块钱。等到这个所谓的超级黑客消失得无影无踪之后,孩子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5、没录取:伪造特殊招生信息,要求学生家长花钱补录
还有一些骗子会刻意给没被录取的孩子们发信息,假装自己是大学里比较重要的人物,告诉孩子学校没有招够学生,现在要进行补录,还会忽悠孩子先交一大笔钱把名额保下来。
而且这种欺骗手段后来还进行了一定的升级,在学校还没录取之前就给学生和家长发信息,让学生用交钱的方式获取一个入学名额。但他们只是骗子而已,拿了钱就跑,孩子们平白交了一大笔钱,仍然没能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录取。
如何警惕高考志愿填报手机病毒软件?
移动互联网时代,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软件登录手机应用市场,但是一些“高考志愿填报”App中却存在手机病毒,这类App应用可私自发送短信、屏蔽回执信息、上传手机隐私信息。
提前查分诱骗
考试后,学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莫过于第一时间知晓考试成绩。骗子会在教育部门官方发布成绩之前,提前向考生或家长的手机发送可以查分的网页链接。一旦点击这些暗藏木马病毒的链接,手机存储的通讯录信息、网银等信息就会被盗取,造成财产损失。
伪造查分网址
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这些网址不是带有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就是不法分子会将考生信息记录进行贩卖、诈骗。
加分优惠诱骗
骗子假冒教育部门或者学校进行短信群发,以能办理各类“特殊”照顾资格,帮考生获取加分或降分优惠福利为诱饵,以此对考生和家长进行诈骗。如果相信他们,自然是落得一场空。
假冒招生人员谎称有“内部指标”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或吹嘘“与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关系,可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等。
他们声称只要愿意出钱,即使考生未达到学校投档线,甚至在录取控制分数线下,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读书。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利用“自主招生”行骗
不法分子或中介向考生和家长宣传单独招生、自主招生等,是学校的"自由招生"。只要交钱,就可不受约束,随意突破文化成绩要求。
其实,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者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
"提前查分"链接有什么危险?
高考结束后,伴随而来的是填报志愿、录取等工作的陆续推进。此时,一些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电信网络反诈骗中心近日梳理出近年来针对考生和家长的常见的诈骗手法向社会发出预警:支付关口,一定要守好;无法鉴别的信息,千万不要点击;无法确定的机构,绝对不要相信。
“提前查分”链接别点击
高考分数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重点。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假提前查分网址,一旦点击进入,木马病毒便会自动植入手机,从而获取手机所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就可以经网购消费变现或者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等方式获利。
乌市反诈骗中心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如果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快速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志愿填报”App或带病毒
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家庭已经开始比对各大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琢磨志愿填报。有的家长在上网搜索高考志愿时,会遇到很多“高考志愿填报”App,这些App安全吗?从警方反馈的消息看,这有可能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以此获取考生的个人信息,从而为下一步精准地实施招生诈骗打下基础。
乌市反诈骗中心提醒:考生及家长最好不要在手机论坛、非安全电子市场下载此类手机应用,可选择在应用宝等安全电子市场下载并安装手机管理,定期查杀病毒。并且,填报志愿最好还是以各高校公布的往年招生情况、今年招生政策与教育部下发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为主,不要过分相信网络中的大数据。
“不请自来”通知书有猫腻
“某某同学,我院决定录取你入某某专业学习,请你于某年某月某日凭本通知书到学校报到……”近年来,常有考生接到“不请自来”的录取通知书。这些学校不仅在招生书籍上找不到,而且考生本人也未填报。
防“高考诈骗”是考后第一课,常见的高考诈骗有哪些?
防“高考诈骗”是考后第一课,常见的高考诈骗有哪些?
1.可以提前查分。高考分数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焦点。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假预注册网站。一旦点击进入,木马病毒就会自动植入手机,从而获取手机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犯罪分子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可以实现网购支付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考生及家属查询成绩时,要认准查询方式和教育部门指定的网站,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中的不明链接。
2.伪造的录取通知书。骗子冒充高校招生人员,向考生发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转入指定银行账户,骗取钱财。类似的骗局还包括制作假冒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费和杂费。在这种骗局中,骗子的准备会非常“专业”。它不仅会使用与原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会配备所有的课程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与正版一模一样。所以,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网站时,一定要有真实性意识。需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者学校和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站进入。转账汇款时,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核实账户的真实性。
3.一些骗子利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现状,将普通高校与当前其他高等教育情况混为一谈。比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考,号称只要肯花钱,就能上大学,甚至名牌大学。考生入学后才知道自己不是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或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人预科班或网络学院。艺术招生种类繁多,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况且省外的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学生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调整,导致录取持续时间长。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优势,声称交钱就能“帮到他们”,或者以“不交钱不录取”或“不交钱不退”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的目的。